最新數據泄露的消息經常成為頭條新聞,數字世界似乎將繼續不得不定期和越來越多地應對黑客攻擊和數據盜竊。自從個人記錄變得司空見慣以來,數據泄露一直以許多不同的形式發生。過去,犯罪分子會帶著裝滿被盜文件的公文包走開,而今天,黑客社區從大企業竊取了無數數據。
數據泄露是一個嚴重的、全球相關的問題,影響著企業和政府機構。因此,網絡安全專業人員對現代企業和組織的安全狀況進行了更嚴格的審查。此外,由于幾乎所有公司都嚴重依賴 IT 系統來推動創新,因此數據泄露的可能性每天都在增加。
然而,這并不全是厄運和憂郁,企業正在通過強大而嚴格的網絡安全舉措進行反擊,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整個行業都認真對待網絡安全。領導者對網絡安全對業務運營和公司聲譽的嚴重威脅越來越明智,更不用說成功的數據泄露所帶來的財務損失。
數據泄露簡史
近年來,數據泄露的嚴重性和影響變得越來越顯著。數據泄露的數量似乎在增加。我們精選了影響人們生活、擾亂日常業務并影響其商業聲譽的前 5 大引人注目的數據泄露事件。
- 雅虎!數據泄露(2013-2016 年)—— 30 億用戶受到影響——這仍然是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數據泄露事件,由一名員工的魚叉式網絡釣魚引發。它花費了雅虎!近1.2 億美元的賠償金。
- Target Stores (2013) – 1.1 億張支付卡或聯系信息– 這起美國零售商的重大違規行為涉及盜竊 4000 萬個借記卡和信用卡號碼。
- First American Financial Corp (2019) – 8.85 億條記錄– 這家房地產保險經紀人的網站泄露了可追溯到 2003 年的銀行帳號和報表、抵押貸款和稅務文件、電匯交易收據、社會安全號碼和駕照圖像。
- Equifax 數據泄露(2017 年)——6.05 億條記錄——這次泄露導致極其敏感的數據泄露,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社會安全號碼、地址、性別、電話號碼、駕照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納稅人 ID、駕駛員身份執照和護照照片。
- Facebook (2019) – 5.4 億條記錄–由于 AWS S3 存儲桶不安全,Facebook 暴露了數百萬條用戶記錄(約 146GB)。
這五起數據泄露事件可以說是最嚴重的數據泄露事件。再次查看維基百科上的這份匯編列表,其中詳細介紹了已知的數據泄露事件。有數量驚人的可用數據。
數據泄露的原因
據估計,到 2025 年,數據泄露每年給全球造成約10.5 萬億美元的損失。盡管 Yahoo! Facebook 和 Equifax 不太可能,攻擊變得更有針對性,黑客尋找特定數據或特定受害者。但為什么公司會被黑客入侵?以下是他們與數據泄露發生沖突的一些原因。
- 安全性差——企業遭到黑客攻擊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性差和安全措施實施不力。在云服務器等可公開訪問的資源上使用弱密碼可以讓黑客立即破壞您的系統。其他原因包括沒有安全培訓、過時的防病毒軟件以及不提倡安全最佳實踐的企業文化。
- 勒索軟件——這種類型的惡意軟件正在達到流行狀態。這是黑客的首選,因為從受害者那里勒索錢財的成功率相對較高。黑客通過成功的網絡釣魚活動或社會工程學訪問受感染的系統。一旦進入網絡,文件就會被加密并提出贖金要求。
- 零日漏洞——應用程序本身就容易受到攻擊,零日漏洞利用始終是一個問題。當黑客在其他人之前識別出漏洞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利用。不幸的是,沒有立即的補丁或解決方法可以讓黑客占上風。最引人注目的 0-day 攻擊之一是最近的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數據泄露。
- 意外披露和人為錯誤——這種類型的違規行為經常發生,但必須區分無意的人為錯誤和惡意犯規行為。事件包括員工泄露敏感數據和公開共享到云端的數據。
- 丟失/被盜設備——另一個常見事件是機密數據丟失、放錯地方或被盜。它最常涉及丟失筆記本電腦和 USB 存儲設備。
- 配置錯誤——配置錯誤經常被認為是數據泄露的原因。不了解云安全概念的企業在云中最常見。示例包括不受保護的應用程序 API、不安全的網站和云存儲桶。
- 流氓承包商/內部工作——內部威脅可能是現任或前任員工,也可能是惡意竊取敏感業務數據的惡意第三方。他們的動機通常圍繞經濟利益或對業務造成重大破壞的機會。
如何防御數據泄露
防御數據泄露需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和整個企業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安全標準。將 IT 基礎架構外包給托管或云服務提供商是在一夜之間增強企業安全狀況的好方法。外部供應商將減輕專家團隊的負擔和安全問題,專家團隊可以客觀地評估您的組織并設計您組織獨有的解決方案。
我們已經確定了其他幾種防止數據泄露的關鍵方法。這些包括:
- 了解威脅行為者:威脅行為者是網絡犯罪分子、黑客、黑客行動主義者、內部人員或國家支持的行為者。企業和政府機構以謀取私利為目標,通常是出于經濟動機。國家支持的威脅行為者以知識產權和秘密為目標,或破壞主要企業業務以謀取政治利益。
- 遵循最小特權原則:此安全概念授予用戶或服務帳戶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低權限。默認情況下拒絕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和管理員、自動化工具和服務帳戶過度指定的風險,例如在只需要讀取時授予數據庫帳戶寫入權限。
- 實施縱深防御:重要的是要記住安全控制可能會失敗。創建多個安全層以“捕獲所有”圍繞數據中心物理安全(包括管理流程)和遠程訪問控制(如 VPN、IAM 和零信任網絡)的威脅。投資于 DMZ、防火墻或 WAF 等網絡安全,通過修補確保服務器安全,并始終加密您的存儲。
- 理解責任共擔模型:一般規則是云提供商負責數據中心和構成云平臺的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層??蛻糌撠煍祿暾?,通常是應用程序、中間件和操作系統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