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合規性是指確保容器化工作負載符合 GDPR、CIS 和 PCI DSS 等監管標準所需的政策和實踐。未能遵守相關監管標準的成本可能會對底線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不遵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GDPR) 的成本可能高達企業營業額的 4% 或 2000 萬歐元。與此同時,容器現在是現代軟件基礎設施的基石,容器化工作負載通常直接與旨在保護的敏感數據交互。
在規模上,確保環境中的所有容器化工作負載都符合相關標準可能很困難。有限的容器可見性、配置漂移以及關于如何實施合規解決方案的模糊性造成了復雜性和合規性挑戰。在這里,我們將仔細研究容器合規性的重要性、現代企業面臨的常見合規性挑戰,以及企業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容器合規性的重要性
如今容器運行著如此多的關鍵應用程序,合規性通常是開展業務的籌碼。然而,滿足在某些行業和地區開展業務的先決條件只是容器合規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容器合規性還可以幫助企業:
避免罰款、處罰和收入損失:在許多情況下,不合規意味著直接影響底線的罰款和處罰。此外,如果不合規導致企業無法與特定客戶或地區開展業務,則可能會導致收入損失。
改善整體安全狀況并降低風險:合規性要求通常與整體安全最佳實踐重疊。因此,實施保持合規性所需的政策和程序可能會改善整體安全狀況,包括容器安全,并降低安全事件的風險。
保護他們的聲譽:安全漏洞通常對企業的聲譽不利。然而,即使發生違規行為,能夠證明其遵循網絡安全最佳實踐并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企業也能夠比不合規的組織更好地保護其聲譽。
容器合規挑戰
通常,合規性會帶來復雜性。對于容器合規性尤其如此,因為許多標準是在容器化工作負載流行之前編寫的,或者根本沒有明確說明容器用例。
實現容器合規性所涉及的一些最常見的挑戰包括:
容器可見性:為了實現合規性,企業需要了解其所有工作負載,但很難大規模地了解正在運行的容器工作負載、它們在何處運行以及它們的配置方式。工作負載分布在公共云和私有云中,圖像可能來自多個來源,并且配置可能會有所不同。
管理配置漂移:一旦實施了合規的配置和策略,企業可能會在給定的時間點合規。然而,面對配置漂移,保持合規狀態可能具有挑戰性。快速可靠地檢測和修復錯誤配置和策略違規是保持投訴的一個關鍵方面。
實施細粒度訪問控制:許多標準要求企業實施細粒度訪問控制,以防止未經授權訪問敏感數據。例如,PCI DSS 要求企業以類似于最小特權原則的方式限制對持卡人數據的訪問。
管理外部庫和圖像中的漏洞:從不受信任的容器存儲庫或第三方庫和依賴項中提取的容器圖像可能會給容器化環境帶來各種安全問題。企業需要一個計劃來減輕這種風險以保持合規性。
在多云環境中保持合規性:容器化工作負載通常分布在多云環境中的多個平臺上。在這些情況下,企業需要確保跨公共云平臺和本地基礎設施的容器合規性。
這些高級別挑戰適用于多個標準。在下面的部分中,我們將研究特定標準以及它們與容器安全合規性的關系。
容器的 NIST 合規性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制定了許多標準和最佳實踐指南,其中許多與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性直接相關。在許多情況下,遵守特定的 NIST 標準是與美國政府開展業務的先決條件。
企業應該熟悉的 一些最相關的NIST 網絡安全指南和標準是: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一個網絡安全框架,提供有關各種網絡安全標準、實踐和指南的指導。它涵蓋五個關鍵功能:識別、保護、檢測、響應和恢復。在美國,第 13800 號行政命令將 NIST 網絡安全框架作為聯邦機構的一項要求。
聯邦信息處理標準(FIPS):一套屬于美國聯邦政府的計算機系統網絡安全標準。
NIST SP 800-37:涉及使用持續監控進行風險管理。
NIST SP 800-53:詳細說明了屬于美國聯邦政府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控制。
NIST SP 800-137:涉及使用自動化進行監控和報告。
容器的 PCI DSS 合規性
支付卡行業數據安全標準 (PCI DSS)定義了接受或處理卡支付的企業必須遵循的框架,以降低欺詐和數據泄露的風險。這使得 PCI DSS 容器合規性成為電子商務和零售業涉及的許多容器工作負載的必備條件。
實現 PCI DSS 合規性包括滿足十二項數據安全和操作要求,包括不使用密碼和安全參數的默認值、維護防火墻、安全存儲持卡人數據以及定期更新防病毒程序。
由于 PCI DSS 并沒有過多地規定企業必須如何滿足這些要求,因此使其適合容器工作負載可能是一個挑戰。Kubernetes 安全態勢管理 (KPSM)平臺等工具可以通過自動化定義安全策略、掃描 K8s 集群中的容器工作負載、檢測錯誤配置以及識別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 (RBAC) 問題的過程來幫助企業實現 PCI DSS 合規性。
容器的 GDPR 合規性
GDPR適用于處理歐盟 (EU) 公民個人數據的所有組織。它包括與歐盟公民個人數據的加密和假名化、維護涉及處理數據的系統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CIA)、定期測試和發生事故時的恢復能力相關的要求。
為了實現容器化工作負載的 GDPR 合規性,企業必須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來確保容器安全。例如,作為遵守 GDPR 所需步驟的一部分,企業可能會掃描圖像中的漏洞、實施嚴格的網絡訪問控制、限制對敏感數據的訪問并實時監控威脅。
容器的 CIS 基準
互聯網安全中心 (CIS) 為來自多個供應商的各種系統維護了一套安全配置最佳實踐——稱為 CIS 基準。這些最佳實踐基于全球網絡安全專家的共識。CIS 基準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認為是安全實踐的權威參考,并且經常與其他網絡安全標準重疊,例如 ISO/IEC 27000 系列標準、NIST 網絡安全框架和 PCI DSS。CIS 發布各種云和容器相關平臺的基準測試,包括 Kubernetes 和 Docker。借助企業級云安全態勢管理 (CSPM)等工具,組織可以簡化根據 CIS 標準評估其基礎架構的過程,并獲得對其容器化工作負載的精細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