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應用程序安全性(又名云應用程序安全性)是一個政策、流程和控制系統,使企業能夠保護協作云環境中的應用程序和數據。云解決方案在現代企業中無處不在。因此,云安全現在是優化企業安全態勢的前沿和中心。我們對 650 多名網絡安全專業人士的調查證實了這一事實,表明94% 的人對云安全有中度或極度關注。在這里,我們將仔細研究云原生應用程序安全性、現代企業面臨的常見威脅,以及有助于降低風險和改善云安全狀況的最佳實踐和工具。
云應用安全的需求
現代企業工作負載分布在各種云平臺上,從 Google Workspaces 和 Microsoft 365 等 SaaS 產品套件到跨多個超大規模云服務提供商運行的 自定義云原生應用程序。
因此,網絡邊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動態,關鍵數據和工作負載面臨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威脅。企業必須能夠確保工作負載在任何地方運行都受到保護。此外,云計算給數據主權和數據治理增加了新的障礙,使合規性變得復雜。
個別云服務提供商通常為其平臺提供安全解決方案,但在多云成為常態的世界中——Gartner 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80% 的公共云用戶使用多個提供商——可以端到端保護企業的解決方案需要跨所有平臺。
云應用安全威脅
- 帳戶劫持:弱密碼和數據泄露通常會導致合法帳戶遭到破壞。如果攻擊者破壞了帳戶,他們可以獲得對敏感數據的訪問權限并完全控制云資產。
- 憑據暴露:帳戶劫持的必然結果是憑據暴露。正如 SolarWinds 安全漏洞所證明的那樣,在云中(在本例中為 GitHub)公開憑據可能導致帳戶劫持和各種復雜的長期攻擊。
- 機器人程序和自動攻擊:機器人程序和惡意掃描程序是將任何服務暴露于 Internet 的不幸現實。因此,任何云服務或面向 Web 的應用程序都必須考慮到自動攻擊帶來的威脅。
- 不安全的 API:API 是現代云環境中最常見的內部和外部數據共享機制之一。但是,由于 API 通常具有豐富的功能和豐富的數據,因此它們是黑客的熱門攻擊面。
- 過度共享數據:云數據存儲使得使用 URL 共享數據變得微不足道。這極大地簡化了企業協作。但是,它也增加了資產被未經授權或惡意用戶訪問的可能性。
- DoS 攻擊:針對大型企業的拒絕服務 (DoS) 攻擊長期以來一直是網絡安全威脅。由于有如此多的現代組織依賴公共云服務,針對云服務提供商的攻擊現在可以產生指數級的影響。
- 配置錯誤:數據泄露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是配置錯誤。云中錯誤配置的頻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配置管理(導致手動流程脫節)和跨云提供商的訪問控制所涉及的復雜性。
- 網絡釣魚和社會工程:利用企業安全的人為因素的網絡釣魚和社會工程攻擊是最常被利用的攻擊媒介之一。
- 復雜性和缺乏可見性:由于許多企業環境是多云的,配置管理的復雜性、跨平臺的精細監控和訪問控制通常會導致涉及手動配置和限制可見性的脫節工作流,這進一步加劇了云安全挑戰。
云應用程序安全解決方案的類型
旨在幫助企業減輕云應用程序安全威脅的安全解決方案并不缺乏。例如,云訪問安全代理(CASB) 充當云服務的看門人并執行精細的安全策略。同樣,Web 應用程序防火墻 (WAF) 和運行時應用程序自我保護 (RASP)可保護 Web 應用程序、API 和單個應用程序。
此外,許多企業繼續利用單點設備來實施防火墻、IPS/IDS、URL 過濾和威脅檢測。然而,這些解決方案對于現代云原生基礎設施來說并不理想,因為它們本質上不靈活并且與特定位置相關聯。
Web 應用程序和 API 保護 (WAAP)已成為一種更全面的云原生解決方案,它在整體多云平臺中結合并增強了 WAF、RASP 和傳統單點解決方案的功能。借助 WAAP,企業可以以傳統工具無法做到的方式自動化和擴展現代應用程序安全性。
云應用安全最佳實踐
企業必須采取整體方法來改善其云安全狀況。沒有一種適用于所有組織的通用方法,但是有幾種所有企業都可以應用的云應用程序安全最佳實踐。以下是企業應考慮的一些最重要的云應用程序安全最佳實踐:
- 利用 MFA :多因素身份驗證 (MFA) 是限制帳戶泄露風險的最有效機制之一。
- 考慮到人為因素:用戶錯誤是數據泄露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采用雙管齊下的用戶教育方法和實施 URL 過濾器、反惡意軟件和智能防火墻等安全工具可以顯著降低社會工程導致災難性安全問題的風險。
- 自動化一切:企業應盡可能自動化云應用程序監控、事件響應和配置。手動工作流很容易出錯,并且是導致疏忽或數據泄露的常見原因。
- 實施最小權限原則:用戶帳戶和應用程序應配置為僅訪問其業務功能所需的資產。安全策略應在所有云平臺上實施最小特權原則。利用企業身份管理解決方案和SSO(單點登錄)可以幫助企業擴展這種云應用程序安全最佳實踐。
- 使用全面的多云解決方案:現代企業基礎設施很復雜,企業需要完整的可見性以確保跨所有平臺的強大安全態勢。這意味著選擇與給定位置(例如點設備)或云供應商沒有內在聯系的可見性和安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 不要只依賴簽名匹配:許多威脅檢測引擎和反惡意軟件解決方案都依賴簽名匹配和基本業務邏輯來檢測惡意行為。雖然檢測已知威脅很有用,但在實踐中僅依賴于基本簽名匹配進行威脅檢測是導致誤報的一種方法,可能導致警報疲勞并不必要地減慢操作速度。此外,僅依賴簽名映射意味著企業幾乎無法防范尚無已知簽名的零日威脅。可以分析上下文行為的安全工具,例如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引擎,既可以減少誤報,也可以降低零日威脅被利用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