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服務器架構是一種趨勢軟件設計模式,它消除了開發人員對服務器軟件和硬件管理的需求。在無服務器架構中,也稱為無服務器計算或功能即服務 (FaaS),第三方服務(稱為后端即服務或“BaaS”)托管應用程序。顧名思義,它并不真正涉及在沒有服務器的情況下運行代碼。相反,擁有系統的人不需要購買、租用或配置服務器或虛擬機來運行后端代碼。
AWS Lambda 是無服務器架構的最佳示例,它實現了云計算的功能即服務模型。無服務器計算確保了理想的、預算友好的業務實施的可能性。無服務器應用程序在由云提供商管理的無狀態計算容器中實現,這些容器是事件觸發的、短暫的(可能持續一次調用)。定價取決于執行次數,而不是傳統架構中的預購計算能力。功能即服務允許開發人員執行代碼以響應事件,從而消除了開發和維護基礎設施的復雜性。
使用 FaaS 編寫的無服務器代碼可以與以傳統服務器風格編寫的代碼結合使用。FaaS 將應用程序分解為功能和事件級別。Christos Matskas 為任何開發基于云的應用程序的人提供了有用的總結。“Azure 為托管微服務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因為它提供了許多托管服務,允許開發人員創建可以可靠和大規模運行的微服務。問題在于了解這些托管服務如何提供幫助以及哪種服務最適合該任務。”
無服務器 Java
可以使用 Java 構建大型無服務器應用程序。Java 方法在構建各種可擴展、可進化和多 lambda 無服務器應用程序方面非常有效。
實現無服務器功能
- 客戶端向無服務器計算平臺請求完成特定功能。
- 無服務器計算平臺最初會檢查該功能是否正在其任何服務器上運行。如果沒有,平臺從數據存儲加載函數。
- 然后將該函數部署到其中一臺服務器上,并預先配置了一個執行環境來運行該函數。
- 執行該函數以捕獲結果。
- 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無服務器架構模式
Amazon Web Services的 Lambda 無服務器服務的五種主要使用模式包括:
1.事件驅動數據處理
- 在事件之后觸發動作,例如。觸發 lambda 函數
- 非常適合混合趨勢
- 用于在更廣泛的托管環境中執行請求的功能
2.網絡應用
- 確定用戶上下文和個人元素的過程組合
- 靜態內容用動態內容增強并存儲為動態數據
3.移動和物聯網應用
- 服務于用戶上下文目的
- 檢查用戶是否被適當授權
- 然后執行功能,然后進行數據交互以滿足用戶要求。
4.應用生態
- 應用程序工作流是在無服務器環境中開發的
- 實施后,向用戶發送反饋
5. 活動工作流程
- 通過創建的決策樹的工作流分支操作
無服務器架構的優缺點
無服務器架構的好處
1.降低運營成本:作為一種外包解決方案,它為管理服務器、數據庫甚至應用程序邏輯的支付鋪平了道路。成本削減來自兩個方面,基礎設施成本收益和勞動力成本收益。您只需按執行次數付費。
2.更簡單的運維管理:為Serverless架構搭建各種環境非常簡單易行。它明確區分了基礎架構服務和應用程序。自動擴展功能降低了運營管理開銷。無服務器系統不需要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或容器化工具。零系統管理是無服務器系統的另一個優勢。
3.更快的創新:無服務器架構消除了系統工程問題、更快創新和更新技術以獲得高效結果的可能性。
4.降低打包和部署的復雜性
無服務器架構的缺點
1.第三方API問題:
- 安全問題
- 多租戶問題
- 供應商控制
- 供應商鎖定
由于 API 的實施而放棄系統控制也可能導致系統停機、功能減少、成本變化、意外限制和強制 API 升級。切換供應商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許多 API 使您的無服務器系統容易受到攻擊,每個 API 都會增加安全實現的數量。
2.缺乏操作工具:廠商負責提供調試和監控工具。在無服務器架構中,由于用戶請求由不透明的負載均衡器(如 AWS API 網關)處理,因此缺少訪問各種參數以確定根本原因的靈活性。
3.架構復雜性:它們很復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構建。評估、實施和測試以及決定功能應該有多小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必須在函數數量和應用程序調用之間保持平衡。管理如此多的功能變得乏味,而忽略粒度會導致產生不必要的混亂。
4.網絡:無服務器功能只能通過私有 API 訪問。因此,您無法通過通常的 IP 訪問它們。
5.超時:由于 300 秒的超時限制與無服務器系統相關,過于復雜和耗時的功能不適合。由于這種限制,某些任務也被發現是不可能的。因此,無服務器系統對于執行時間可變的應用程序變得不可用。
如果系統真的需要無服務器架構,則可以實現它。進行詳細研究以了解它如何適合您的操作。無服務器系統仍處于初期階段,遵循無服務器系統的組織應考慮過度依賴第三方 API 以及架構復雜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