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虛擬化方法都可以幫助組織優化物理服務器的可用性和敏捷性。這些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正在進行虛擬化的網絡的資源和目標。
完全虛擬化
完全虛擬化使用管理程序來捕獲和模擬虛擬服務器。軟件輔助方法使用直接執行的二進制轉換 (BT) 來實現管理程序。硬件輔助虛擬化可通過當前的x86 處理器實現,稱為裸機(管理程序類型 1)或操作系統上的托管方法(管理程序類型 2)。
操作系統級虛擬化
由于現代操作系統中嵌入了虛擬化功能,操作系統級虛擬化是該領域的最新方法。與半虛擬化一樣,操作系統級別的虛擬服務器不模擬主機的硬件。使用相關軟件,操作系統內核創建稱為容器的獨立且輕量級的實例。如此處所述,虛擬化和容器化是略有不同的過程。
半虛擬化
半虛擬化也使用管理程序,但虛擬服務器不能完全模擬物理主機的硬件。相反,API——通常集成到現代服務器中——直接交換對主機和虛擬服務器操作系統的調用。生成的虛擬服務器將其環境識別為主機資源和相鄰虛擬服務器的擴展。
半虛擬化與完全虛擬化
一般來說,半虛擬化比完全虛擬化更安全、更快。通過 API 和驅動程序直接與虛擬機管理程序通信,半虛擬化以更好的性能著稱。在考慮虛擬服務器的遷移時,全虛擬化在可移植性和兼容性方面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