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中國互聯網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互聯網技術在電商、社交、搜索、資訊、共享經濟、本地生活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功。在這些領域,互聯網技術適用的業務內容和商業模式可謂千姿百態,但究其本質,其發揮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連接”上,即人與人的連接,人與信息的連接,人與商品和服務的連接,從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如果將互聯網發展分為上下兩個半場,那么上半場所依賴的技術能力主要為連接技術,它有力地推動了消費互聯網領域的蓬勃發展。而如今,5G商用正推動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即消費互聯網深化和工業互聯網起步時期,相應的,互聯網主體也將逐漸從C端滲透到B端。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中國經濟能夠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得以快速恢復,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功不可沒。中國信通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同比增長9.7%,大幅高于GDP的增速。從比重看,2020年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38.6%,較2019年的占比提升了2.4個百分點,可見數字經濟對經濟的貢獻度在持續上升。
工業富聯(601138,SH)董事長李軍旗在今年初曾表示:“這次疫情更加堅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如果過去20年,互聯網是消費互聯網的時代,那么從2021年將進入工業互聯網的時代。”
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呢?
消費互聯網進一步成熟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依托于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能力,消費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傳統線下的規模經濟演變成為多業務、多品種的范圍經濟。消費互聯網的數字化、網絡化,以及較低的貨架成本、庫存成本,使得互聯網公司在與傳統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諸如阿里巴巴、美團大眾點評、攜程以及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這些領域的領頭羊。
從競爭格局角度來看,大多數細分行業的洗牌已經完成,擁有資金和先發優勢的巨頭在行業類的領先地位得到鞏固,格局走向穩定,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
以火熱的電商領域為例,通過幾年的市場培育,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刺激消費、釋放潛在需求的作用十分明顯。今年“618”期間,全網交易總額為5784.8億元,同比增長26.5%。全網各平臺銷額排名中,天貓依舊穩居首位,京東緊隨其后,拼多多位列第三,頭部平臺地位穩固。
根據各平臺公布的戰報數據,中國銀河認為本年度的“618”線上大促具有以下特征:全網銷售額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長穩健;從平臺的角度來看,參與的諸多平臺,雖仍以淘寶天貓平臺為主,但新平臺參與度提升迅猛;從產品與品牌的角度來看,3C家電類依舊為主導品類,服飾與個護美妝類不斷加碼,國產品牌受到消費者關注;從形式內容的角度來看,平臺與品牌愈發注重通過內容吸引客流。
伴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它也開始從電商等高頻向低頻高客單價的消費領域進軍。例如:家裝行業。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家居家裝產業初具規模。相關機構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家裝領域的市場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到2025年左右將達到6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但一般而言,傳統家裝行業具有產業鏈復雜、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經營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弊端,那么借助互聯網,家裝領域新進化的方向在哪呢?
在“互聯網家裝第一股”的齊家網看來,通過互聯網技術改善行業、保障用戶權益尤為重要,而這也是互聯網家裝的核心意義所在。
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
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主旋律”——即工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充足的勞動力、低廉的勞動成本一直是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也一躍成為制造業大國。一種觀點是,未來要保持制造業競爭力,企業需要抓住全球制造業大變革和我國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
2016年,國家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工業互聯網的種子開始落地生根。
2020年末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指出,全國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70個,其中十大雙跨平臺平均連接設備數量達到80萬套,平均工業APP數量超過3500個。工業互聯網對各行業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2019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