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領域,將重點提升現有手機、可穿戴等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重點發展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產品。進一步完善攝像頭、鋰電池、屏組件等配套體系。
人工智能領域,重點發展GPU、FPGA等人工智能通用芯片,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專用芯片,建設人工智能數據資源、模型庫、標準體系、信息安全等服務平臺,突破計算機視聽覺、自然語言理解、新型人機交互、高級機器學習等技術算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創新。
軟件服務領域,重點發展面向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操作系統、新型中間件和辦公套件,計算機視聽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化軟件。
汽車電子領域,重點發展車載視覺、激光雷達等高性能傳感器,基于高性能傳感器、數字儀表及定位模塊及無線網絡的車載電子產品,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高端車身控制模塊BCM+等車身電子產品。
集成電路領域,將重點發展電源管理芯片、存儲芯片、汽車電子芯片、驅動芯片等產品,打通原材料、設備等上下游環節。
智能制造裝備領域,重點發展精密齒輪磨床、金屬3D打印機、激光加工裝備等產品,加快推進先進制造工藝技術。
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超算、軟件服務、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裝備和數字內容這12個重點產業,推動重點領域的智能化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整車駕駛輔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自動駕駛(CA)、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部件,重點提升汽車電子產品裝車比例。
物聯網領域,重點發展智能化溫度、壓力、流量傳感器和MEMS傳感器等前端產業,物聯網模組、智能儀器儀表、等典型產品,搶抓NB-IoT(窄帶物聯網)、5G發展機遇。
智能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雙臂機器人、拋光打磨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產品,云主機,服務機器人,以及減速器、伺服電機、視覺系統等智能機器人關鍵器件,建立健全檢驗檢測、云服務等支撐平臺體系。
大數據領域,加速數據資源集聚開放,加快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鏈。
智能超算領域,將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智能超算中心,建設一批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同時培養一批面向超級計算關鍵技術的人才隊伍。
數字內容領域,重點發展基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的頭盔,增加數字內容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