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大數據引領未來。
當下,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日新月異,歐洲服務器,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遏抑的歷史潮流。
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作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年向在我省召開的數博會致賀信,為我們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注入了強大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省委書記孫志剛提出“一個堅定不移,四個強化、四個融合”要求,成為我們對接落實全省“一盤棋”,推動黔南大數據發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要領。
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需要筑牢基礎。發展大數據不是“空中樓閣”,需要在思想上、規劃上、人力上筑牢基礎。要樹立大數據思維。要知道,“萬物皆數”,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而讓數字成為應用、成為產業、實現創新引領,沒有成熟經驗可循,這就要求我們大膽開拓,把握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不斷在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中找到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培育和建設更多的“百鳥河”“政務110”“智慧社區”。要圍繞規劃做文章。根據黔南大數據戰略規劃,牢固樹立數據是資源、運用是核心、產業是目的、安全是保障的理念,從基礎設施、系統平臺、應用平臺、增值服務、配套產品五個產業鏈層級,相互聯動,走出一條發展大數據的新路。要高度重視人才。人始終是推動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香港服務器租用,“得人才者得天下”,千方百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強化對大數據等高科技領域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造優越環境,增強“聚才磁場”,助力黔南大數據產業乘云直上。
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需要做足融合。數化萬物,智在融合。融合是新時代大數據發展的最大特征和價值所在。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服務民生、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的方向和重點。黔南雖然欠開發欠發展,但在大數據產業上,我們沒有遲到,只要做足融合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奔跑,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用大數據為現代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賦能,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智慧的動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解決好民生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不斷與群眾日常生活深度融合,點燃一個又一個亮點,我們的大數據產業必定能夠形成烽火燎原之勢。
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需要抓實應用。大數據不是“屠龍之技”,它重在應用。可以說,誰能有效拓展大數據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誰就站到了競爭的制高點。對黔南而言,關鍵在以人為中心,推動大數據核心、關聯、衍生等三大業態發展,不斷拓展和挖掘大數據政用、民用、商用的范圍。比如,在推動產業革命上,黔南的好東西如何賣出去、賣給誰?在服務民生上,社區里最需要幫助的是哪些人,他們需要什么?在基層治理上,邊遠村寨的哪一條道路該養護了,哪一處垃圾箱該清運了?……這一切,大數據都會給出準確答案。可以說,要讓大數據融入群眾的衣食住行,服務到一二三產業和人們生活各個領域,構筑起良好的大數據應用發展生態鏈。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進入新時代,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黔南大數據發展正當時。我們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機遇意識,拓展戰略眼光,堅定不移、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持續推動產業變革,讓大數據的智慧之光照耀黔南大地,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