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規劃藝術館數字沙盤區,巨型熒幕上顯示著用地強度、通勤便利性、人口活力等數據指標。這些龐雜的監測數據,就是雙井街道和麥子店街道的“體檢報告”。左手大數據“體檢化驗”,右手責任規劃師開方、專家“會診”。
大數據“體檢”助力社區規劃
曾經以重工業聞名的雙井,如今已成為人口活力旺盛、街道功能豐富的成熟街區。在第三方機構通過大數據對全市329個街鄉開展的評估與分析中,雙井街道人居品質排名位列第二。
雖然有良好基礎,但這個緊鄰三環的社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大城市病”。以雙井治理為例,在政府主導與市民參與之外,責任規劃師提供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至關重要。
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朝陽分局的邀請下,大數據平臺城市象限為雙井街道進行了健康掃描和精細體檢。這份人居環境“體檢報告”中既包含人口特征、建成環境、歷史文化、交通可達等復雜信息,又包含職住通勤、居住情況、街道活力、環境品質、休閑活動等多個維度。
“拿到充分有效的體檢報告,責任規劃師才能在解讀數據的基礎上,為街區進行科學的診斷。”朝陽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雙井為試點,責任規劃師還利用了移動傳感器作為智慧終端。這些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家伙”,只用半天時間就采集到雙井街道500多個節點的溫濕度、噪音、空氣質量、異味等數據,成為后續城市治理的重要依據。
目前,朝陽分局已為每個街區進行了人居環境大數據體檢分析,為責任規劃師提供“體檢評估報告”。同時上線的還有社區規劃工具箱,香港免備案主機,為責任規劃師提供智能感知、社區調研、參與式規劃設計和社區規劃知識庫等專業社區規劃工具。
“一條跑道”激活社區廣場
從雙井一路向北,位于北三環與四環之間的小關街道也迎來了專屬的責任規劃師。
“一說起小關,附近的居民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小關奧林匹克文化廣場。”小關街道首席責任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唐燕首先將眼光投向這個重要的社區公共空間。
早10點到晚6點,責任規劃師團隊對小關奧林匹克文化廣場的使用人群進行了持續觀察。打牌、下棋、聊天、遛娃……廣場上每天人來人往,可多數都是“一老一小”,使用人群出現了嚴重斷層。
“年輕人來了也沒啥可玩兒的。”居民反映,這里的活動設施只有5張牌桌和1處兒童活動場地,想跑步都難找合適的地方。
先從規劃一條跑道開始。帶著全民使用的目標,唐燕為小關奧林匹克文化廣場設計了一條250米長的塑膠跑道。場地內原有的廊架、建筑及原生植被都予以保留,依托已有的步行路線,唐燕設計了一條環繞廣場中央的跑道和健身步道,既能提高廣場的使用率,又能吸引年輕居民。
“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希望在現有的場地中規劃一個半圓形的球場,一片社區花園和一塊綜合活動場地,同時運用奧運五環的顏色對廣場進行更新改造,展現更多地區文化。”在唐燕電腦里,這里將從圍墻圍欄、地面鋪裝、活動設施、景觀綠化等層面,全面提升廣場品質。
4個活力街區設計方案出爐
朝陽區責任規劃師啟動至今已一月有余。
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朝陽分局了解到,目前49個責任街區均與責任規劃師建立了溝通對接機制,25個街區責任規劃師參與設計指導、調研、現場走訪等工作,云服務器,18個街區制定了本年度責任規劃師工作計劃,10個街區組織與居民交流、規劃講座等宣傳活動。
在朝外街道日壇上街、建外街道光華里老舊小區、小關街道奧林匹克文化廣場、三間房鄉3處老舊小區,4個活力街區設計方案新鮮出爐,正在方案深化階段,將大幅提升朝陽區的城市空間品質。
“從1997年搬到朝陽,我已經在朝陽生活了22年。”中關村朝陽園首席規劃師周樂說,通過責任規劃師工作可以長期扎根朝陽,為朝陽盡一份職責,感覺很榮幸,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做好對接合作,發揮更大作用。三里屯街道首席規劃師劉巍感慨,責任規劃師與責任街區已形成“戰斗友誼”,將共同解決街區痛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