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變得更加嚴峻,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設備的成熟與普及,用戶入口發生轉變,觸達銀行客戶的主要渠道從線下物理網點轉向數字終端與生活場景。在此背景下,近幾年,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涌現新型的數字銀行形式。
8月8日,中國數字銀行論壇·2019桂林論壇中,金融壹賬通正式向行業推出了數據治理解決方案,助力打造銀行數字化體系建設。
“銀行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伴隨金融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數據治理是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沒有數據治理,就談不上推進數字銀行建設。”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指出銀行數字化發展的核心,“為了推動銀行數據治理建設進程,真正實現數據價值轉化,金融壹賬通推出數據治理解決方案,這是我國首個基于大數據平臺的全流程數據治理解決方案。”
“我們對數字銀行的理解,可以歸納為,利用現代科技,對銀行的營銷、 獲客、 產品、風控運營等全流程業務進行數字化采集、歸攏分析,并基于數據指導銀行整體經營管理的業務模式。” 金融壹賬通聯席總經理邱寒在會上表示。“完整的數字銀行經營體系,應覆蓋三個層面”,免備案服務器,邱寒進一步指出,“一是基礎數據層、二是業務應用層、三是經營管理層,只有這三層為一體的體系做到智能化、數字化,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字銀行經營體系。其中,基礎數據層的建設是業務應用和經營管理的基礎。”
科技貫通三層核心 建設完整數字銀行經營體系
最底層是基礎數據層,基于業界最前沿的大數據技術架構底層數據平臺,搭建標準管理檢索、元數據管理、數據質量監控、數據安全管理、治理監控分析、數據接入報送六大模塊,為應用層的運用提供數據基礎。
在第二層——業務應用層,可幫助銀行深入渠道管理、客戶經營、產品設計、風險管理、運營服務等各個場景,對全流程業務進行數字化重塑,進行全面的數字化采集、歸攏、分析和應用,打造出強大的中臺體系。
在渠道管理上,要建立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 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金融壹賬通的智慧網點解決方案,線上營銷解決方案,O2O銷售管理解決方案,即可幫助銀行實現數字化的渠道管理。
在客戶經營上,以往的客戶信息收集存在大量手工工作,容易造成信息流失,流程斷檔。而經過金融壹賬通數字化再造之后,從生成實時客戶畫像,到智能營銷推薦引擎推薦產品,再到多渠道觸達,最后全渠道交互實時數字化分析結果,形成了閉環管理,實現精細化的客戶經營,大幅提升了營銷效率和準確性。
在產品設計上,以數據為基礎,從標準化產品到差異化產品設計和個性化定價。比如,智能存款一體化解決方案和智能貸款產品解決方案等,實現差異化存款產品靈活設計。
在風險管理上,數字化更顯奇效,以前大量工作需在線下完成,耗時耗力還不能保證效果,金融壹賬通通過在線申請、智能認證、微表情遠程面審、智能風控引擎等環節,可以將貸款發放的時效提升至幾分鐘,并大幅降低不良率。
在運營服務上,智能客服機器人的運用,能夠代替大量人工服務環節,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水平。
在最頂層——經營決策層,則需要針對不同經營管理場景,建立基于數據的分析決策體系。金融壹賬通提供的智慧經營分析平臺,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加工,將業務形成可視化引擎,再通過智能分析,讓管理層能夠協同追蹤,讓業務情況看得見、可分析、能追蹤。
91%的中小銀行沒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數據管理體系
去年五月,銀保監會頒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其中強調,“從數據治理架構、數據管理、數據質量控制、數據價值實現、監督管理等方面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據管理活動”。《指引》發布一年多來,已有一部分中小銀行在此方面開始發力,并初見成效,但數據治理目前基本還處于萌芽期,其數字化轉型舉步維艱。
《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數據顯示,目前,27%的中小銀行缺乏公司級數據規范,數據多頭管理,部門數據互通靠自發或人工傳遞;46%的中小銀行初步搭建公司級數據管控體系和基礎規范,但應用尚未下沉到業務,數據互通程度不理想;18%的中小銀行初步建立數據管理體系和管控工具,進行了平臺整合,各部門基本落實公司數據規范體系;僅9%的中小銀行實現有效數據治理,數據管理體系完善,全面實現大數據應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數據治理存在四大痛點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