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Hitachi Vantara 2019中國論壇上,Hitachi Vantara在活動現場為參會者們展示了在NEXT 2019大會上最新推出的全球最快的Hitachi虛擬存儲平臺(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VSP 5000。該產品能夠提供每秒2100萬IOPS,低至70微秒的時延以及高達8個9可用性。8個9是什么概念?就是說平均每年停機時間僅為0.3秒。保證了核心業務的業務連續性。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根據IDC數據分享了最新的存儲發展趨勢。為用戶和企業發展和利用存儲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
數據存儲趨勢一:市場維持高速增長。2018年,基于各個存儲廠商的銷售額來看,中國存儲市場規模達到了34.2億美元。其中傳統企業級存儲19.7億美元,占比60.9%,軟件定義存儲市場規模為7.2億美元,占比22.1%。超融合存儲占比17.0%。
IDC預測中國存儲市場2018-2023年復合增長率10.3,其中軟件定義和超融合存儲增長率在20%以上。金融、電信、大型制造等對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企業仍然偏好傳統企業存儲。
數據存儲趨勢二:全閃存與NVMe。2019年,目前主流存儲設備廠商都已經進入市場,2019年全球NAFA超過20億美元,到2021年全球NAFA將驅動50%的外部存儲市場。其中2018年中國存儲市場規模來看全閃存占比是14.1%。但是增長率很高。IDC預測2020年相比2019年增長率為44.2%,2021-2023年的復合復合增長也超過20%。
目前在全閃存上的創新領先廠商包括Hitachi Vantara、華為、和戴爾易安信。Hitachi VSP 5000能夠提供每秒2100萬IOPS,低至70微秒的時延以及高達8個9可用性。華為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是首款內置AI芯片的全閃存,提供2000萬IOPS性能和0.1ms的穩定時延。
數據存儲趨勢三:多云環境的適應。多云管理成為存儲上云考慮的問題。到2024年,70%的中國500強組織將實現跨公有和私有云的多云管理策略。
數據存儲趨勢四:人工智能融合。IDC2019年預測,到2023年,40%的企業的數據中心IT設施將利用嵌入式AI功能,擁有自主運轉和控制的能力,香港服務器,到2021年,人工智能或自動化的分析驅動將取得50%的運維業務,節省20%以上的運營成本。人工智能將驅動設備的配置和修復的自動化,消除人為錯誤的手動過程并提高生產率。同時AI還能夠通過提供IT綜合效率、減少停機等實現運營成本的降低。
數據存儲趨勢五:安全與隱私匹配。IDC預測,到2022年,50%的IT基礎架構平臺將對靜態和運行中的所有數據應用加密,這種加密需要是量子安全等新技術。到2020年,全球超過50%的跨國公司將實現云、IT基礎架構和數據治理設置的安全和自動化,符合GDPR等法規需求。
數據存儲的安全和隱私核心是數字主權的問題。華為任正非認為,“數字主權和過去物理主權同樣重要,過去物理主權牽涉到地緣政治,信息化沒有地緣,信息在全球流動,還是要有數字主權。每個國家都要建立自己數字主權的概念”華為堅決支持數字主權戰略和訴求,為全球基礎設施做出貢獻。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域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