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壯鄉,陽光明媚,萬物復蘇。疫情發生以來,廣西農業農村廳多措并舉,應用新建成的春耕備耕生產調度大數據平臺推動春耕生產,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強化對廣西農業生產態勢分析研判,準確采集掌握春耕備耕的數據以及對農產品穩產保供給、促銷助脫貧、涉農企業復工復產等信息監測,指導全區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化解疫情對農業生產沖擊,讓生產更高效、種植更綠色,助推農業轉型升級走進“春天里”。
開發春耕備耕大數據平臺
“連日來,桂林荔浦1500噸砂糖橘及沃柑因集中上市賣難、崇左市那隆鎮1000噸臺灣蜜絲棗因無人收購賣難、南寧武鳴區里建農場750噸沃柑因運輸受限賣難、玉米飼料原料運輸難等問題都有新的對接并逐步得到解決。”廣西農業農村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處長韋斌華介紹。截至2月27日上午11時,“廣西穩產保供對接平臺”上線開通以來,共收集到因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復工復產等問題930條,買難、賣難、生產難、復工復產、找物流等問題得到有針對性的跟進與幫扶。
為及時掌握、協調、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農產品銷不出、農業生產物資運不進、農民生活必需品供不上、涉農企業復工復產難等問題,廣西農業農村廳聯合平安智慧城市開發了春耕備耕生產調度大數據平臺,全區各地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平臺提供的手機端二維碼,掃碼登錄平臺,并根據自身情況簡單填寫和點選遇到的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復工復產等問題,一分鐘即可完成信息錄入上傳;全區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專門指定一名信息員負責平臺管理及信息監控,實時查看轄區內問題分類、區域、原因分析及發展趨勢等統計情況,及時反饋給當地政府及農業農村管理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武鳴區應對沃柑賣難問題,實行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加快本地電商建設,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引導本土電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戶等260多個市場主體加入“壯鄉網圩”產業聯盟,打造“壯鄉網圩”主導品牌銷售主渠道,并和京東、淘寶等國內知名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同時出臺了電商補貼政策。目前,武鳴區有電商1000多家,運單數不斷增多,線上平臺更加活躍,預計線上沃柑銷量可達總產量的10%。近日,到武鳴區收購沃柑的客商張新田給當地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沃柑線上流通服務頻頻點贊:“信息提供到位,讓我們能及時了解哪里的果好,哪里的果便宜,產銷對接高效方便。”
針對“廣西穩產保供對接平臺”收集到玉林面臨的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復工復產等問題,玉林市農業農村部門精準施策、主動作為,建立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安排一名處級干部聯系兩家企業,每家企業安排一名科級干部作為聯絡員,及時協調解決農業企業生產資料運輸、農產品銷售等問題,督促農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保障農業全產業鏈正常運行。近半個月來,玉林市共為農業企業協調解決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運輸11萬噸、飼料產品運輸13萬噸,幫助企業銷售雞苗1000萬羽、家禽600萬羽、生豬13萬頭、蔬菜水果200余噸。
激活全區生產調度一盤棋
廣西農業農村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要求,引導農民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雙贏。
廣西春耕備耕生產調度大數據平臺實時匯接農業全產業鏈信息服務平臺以及農業災情監測、農產品價格采集等業務系統,對接3300多個農資經營主體,匯集100多萬條畜牧農情、畜禽產品市場流通、生豬監測等數據以及12萬條水稻、馬鈴薯、食用菌和旱地作物等種植品種相關數據,2000多份農業病蟲害圖片樣本及防治知識的數據庫和知識庫,廣西農業大數據在這“一張圖”上得以匯集、歸整、篩選、分析與提取。各類分析報告按周、月、季度、年度向社會公布,正常時期每周一簡報,疫情特殊時期每天一通告。激活了全區生產調度一盤棋,助力全區春耕生產,同時為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有力的信息數字參考,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廣西美吉食品科技公司的外包裝車間里,工人們正將一袋袋螺螄粉裝箱、打包,裝運上車,一切井然有序。自2月1日復工以來,該公司3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每天平均生產近6萬袋螺螄粉,確保各項訂單任務及時交付。截至2月27日,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8家,復工230家,復工率96.6%;全區各縣企業10182家,復工8920家,復工率87.6%。
架起春耕春種網絡新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