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緊緊圍繞“互聯網+現代農業”這一主題,積極建設智慧農業體系,依托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農業與科技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智慧化。
為加快實施智慧農業工程,貴州省還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3S技術等信息技術的融合與應用,積極開展智慧農業試驗示范,涌現出了“貴州農業云”的物聯網新模式,積極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農業全產業鏈的應用,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有效融合,香港服務器,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農業大數據的實施不僅讓農業種植、管理變得簡單,同時還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加快農產品質量提升以及生態農業的品牌建設。大數據管理平臺還能對農作物進行數據資源整合、數據采集監測、數據分析應用等,將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析和做出解決方案,讓農民在家中就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并進行及時管理,讓農民管理農業更方便。
貴州農業大數據平臺網站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農技以及其他相關農業管理知識,以開拓了農民生產農業的眼界,掌握了更多的農業種植模式。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貴州將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更多高新科技技術助力貴州農業發展,助力農業產業升級轉變。
萬黔生態農業綜合旅游基地全景
用大數據推動農業精細化生產
用大數據推動農業精細化生產。加強大數據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建立從種植(養殖)前端到銷售末端全流程監管的大數據平臺,加強對各大產業育苗(種)基地、擴繁基地、種植(養殖)基地、加工企業等農業生產主體的數據采集,特別是對產業選擇、種植養殖、質量管理、包裝銷售、售后服務等生產管理行為的數據采集。并通過數據分析,指導農業節水、節肥、節藥、降費和農業氣象預報等精細化生產,促進農業降本增效。
“以前我們在發展山地經果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灌溉、殺蟲、施肥等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聯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等科研機構,經過3年努力,為山地農業量身打造了這套‘貴谷智慧農業云管控平臺’。”貴州貴谷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清說。
記者來到貴谷果園生產基地,抬頭便看見一臺小型無人機從不遠處飛過。據果園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通過在小型無人機上安裝我們定制的視頻和圖像采集設備和北斗定位設備,實現定期采集果園的基本信息,比如說果園面積、位置、果蔬數量等。”此外,我們自主研發的一套山地微型環境監測站,通過連接戶外LED顯示屏,可對13項以上的數據進行實時的采集,包括大氣溫度、濕度、降雨量、土壤鹽堿度、土壤水分飽和度等。采集大量數據后,通過設計一些算法建成數據模型,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到生產管理所需的數據,最終制成果園土壤養分熱力圖、果園溫濕度熱力圖、果樹生長數據庫、果園氣候變化曲線圖、果園基礎數據等。
“我們基本可實現果園智能化自動管控。”王小清說。記者了解到,在智能灌溉方面,有遠程手控、定時自控、傳感智控、本地觸控4種模式。所謂本地觸控,可以在果園現場安裝觸控設備,根據需要打開或關閉水泵或水閥;傳感自控就是根據傳感器的數據自動打開或關閉水泵或水閥,比如當土壤的相對濕度低于50%時,自動打開水泵或水閥澆灌1小時;定時自控,比如在進行油茶育苗時,可以實現每天早上8點、晚上8點自動噴灌30分鐘;遠程手控,這套系統還有一個手機端的APP,比如,正在進行灌溉時下雨了,就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關閉水泵或水閥。
通過各類數據采集,平臺會分析出果園里土質較差的山脊比較容易發生干旱,在灌溉時缺水的地塊就澆水,不缺的地塊就不澆,達到節約用水,節約電費的目的。根據土壤養分熱力圖,也可以實現按需施肥,比如在冬季施底肥的時候,這個地塊缺氮肥,磷肥和鉀肥都不缺,那么就只施氮肥,磷肥和鉀肥就不施;在夏秋季節施壯果肥時,哪塊地缺鉀肥,就在哪塊地施鉀肥,其余地塊就不施。根據果園氣候變化曲線圖和果樹生長數據,還可以實現按需打藥。這樣一來就實現了自動感知、自動控制、一鍵轉換的功能。
“過去,果農通常是通過經驗和一些諺語來防蟲防災,比如說清明節前兩天應該做什么了,谷雨過后兩天要做什么。我們的這套解決方案可以做到更精準,比如,在每年的七月和八月這兩個月,當相對濕度在百分之80到95%,溫度在25到35度之間連續達到7天,我們的系統就會馬上發出預警,提醒對炭疽病進行預防,這個時候的預防成本是最低,效果也是最好的。除此外,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還可得出果園全年產量和單株產量,實現精準估算。”王小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