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利的消失,資本回歸理性,投資者更加看重ROI,流量的變現顯得越發重要,大數據更是被屢屢提上風口。
流量為王是互聯網企業的基本共識,所以互聯網企業都相繼爭當垂直領域的入口。隨著紅利的消失,資本回歸理性,投資者更加看重ROI,流量的變現顯得越發重要,大數據更是被屢屢提上風口。
針對數據賦能流量變現的看法,千人千面,很多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數據指的是行為數據而不是交易和統計數據。
PC時代,銀行的存儲信貸和政府人口統計等,都需要進行數據登記,交易和統計數據早已存在。而高價值的數據是個性化的,能夠記錄一個人的系列行為,并幫助企業實現點對點的個性服務。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用戶定期在網上超市買米,然后該企業就可以根據用戶買米的行為數據,分析出用戶的用米需求,并在他大米快用完之前推送大米的相關信息,進而提醒和引導用戶下單買米。相比起用戶性別等統計數據,行為數據顯得更有延展的價值空間。
那么,在這個數據賦能流量變現的時代,移動應用有哪些有效的變現方式呢?
1、商品延伸—電商
當應用集聚了特定屬性的人群后,企業延伸到上游進行硬件開發和銷售,是一個變現的方向。
例如美圖在擁有海量用戶后打造了美圖手機,到2016年上半年,美圖手機的收入占比已經高達95%。同樣,墨跡天氣嘗試了廣告變現后,也進行了智能硬件“空氣果”的開發。
當然,憑借應用的單點功能優勢進入硬件領域,企業面臨的挑戰會比較大。畢竟對企業來說,選品、質控、供應鏈、銷售鏈等都是新領域,既要面對同類產品的競爭,也要為產品添加新價值,不然,用戶依靠應用軟件就能滿足到需求,何必再購買硬件?
所以,從應用延伸到硬件銷售的變現方式,難度較大,即便有佼佼者,也往往只贏得一片掌聲,實際的變現效益相對有限。
另外,近一兩年的媒體應用平臺有個現象,就是自媒體嘗試轉型電商。現狀是,對于自媒體轉型電商的投資和成功案例并不多。
做電商就要有交易轉化,交易的關鍵在于用戶數量和產品毛利,光有社群是不足以吸引投資者注資的,而快手、美拍能夠幫助自媒體嘗試電商變現還被投資者看好,是因為它們作為平臺有足夠的用戶基數,具有明顯的長尾效應。
2、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一般是指在免費的基礎上嫁接虛擬服務,這是很多應用采取的變現方式。
游戲類應用主要通過“加速”來促使用戶付費,讓用戶用金錢購買時間。例如騰訊天天系列游戲,玩一局需要消耗“愛心”,騰訊每天只提供定量“愛心”,“愛心”使用完,用戶要么分享游戲賺取“愛心”,要么就用錢買“愛心”。
社交類應用主要通過諸如表情商店之類的虛擬商品來促成消費,例如QQ秀等。
工具類應用則主要提供更多高級的功能和特權促進消費。例如印象筆記的賬戶有免費、標準、高級三種類型,對應60MB、1GB和無限存儲空間以及其它特權服務,用戶想使用高級別的服務,就得用錢購買。
增值服務變現無疑是比較理想化的變現模式,能促使用戶產生前置付費行為,使用戶具備非常好的粘度。但不少開發者會嘗試把一些基礎功能放置在增值服務中,以促使用戶付費,這必然會帶來用戶的大量流失。
當然,依靠增值服務變現很考驗企業的運維能力。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產品部門和運營部門是分開的,運營部門承擔著KPI要求,在變現上的責任較重。
除了要挖掘用戶需求和對接產品部門外,運營部門還需要能夠把握用戶的心理,directadmin下載 美國虛擬主機,不斷提高用戶的心理預期。
騰訊會員產品部門的經驗就值得借鑒。開始時,他們根據不同成長值將QQ會員分為6個等級,并匹配不同特權,使等級間具有足夠強的差異性。等許多用戶上升到等級5時,他們即刻推出等級7,同時提供等級7的成長任務,以保證等級的健康度和延續性,使得流量的變現空間得以拉長。
而微博推出的金V等級,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3、廣告服務
《硅谷鋼鐵俠》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我們這代人中最聰明的大腦都在思考如何讓人們點擊廣告,這太糟糕了。這話是Facebook早期工程師杰夫·漢默巴徹說的。
作為一名創業者、企業家兼科幻愛好者,馬斯克使我熱血沸騰,但對于上面這句話,我個人是有其它想法的。
廣告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它占領了互聯網收入的半壁江山,是最成熟的商業模式。在促進互聯網規模發展和創造社會價值上,廣告的貢獻都足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