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存在許多基于區塊鏈的系統,支持者們需要證明它比其他選擇好。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制造商,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從德國銀行LBBW借了1億歐元(約合1.14億美元),這個貸款過程就用到了區域鏈技術。傳統的貸款流程需要起草合同,與投資者溝通,付款,以及信貸管理。很顯然,傳統的貸款流程需要用到傳真機來傳送詢證函。
簡而言之,傳統的貸款合同以格式化的管理為主,而依賴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則會自動地完成貸款單,創建合約,并檢查以確保收到付款。基于區塊鏈的貸款流程可以讓所有相關方立即獲得一個完全相同的分布式記錄,即一個帶有所有相關細節的私人區塊鏈。
戴姆勒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認真研究區塊鏈,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系統的可能性,正如戴姆勒探索其他新事物的方式一樣。并不是每一個現代化驅動都要以區塊鏈技術為主導,即使現在看起來是這樣的。
毫無疑問,區塊鏈技術的前景十分可觀,有著大范圍的宣傳。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加密的方式來存儲和傳輸價值。它還旨在去中心化代理,比如銀行。金融公司希望用到分布式賬本,來更有效地管理合同并簡化運營。
如果你認為區塊鏈將徹底顛覆傳統方式,那么企業貸款和結算等相對瑣碎的事情將會變得令人興奮。許多公司正在發展區塊鏈項目,美國云服務器 江西電信服務器,或加入正在研究區域鏈對其業務影響的行業組織來規避風險。Santander InnoVentures預測,到2022年,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銀行可以每年節省高達200億美元。
區塊鏈比任何其他系統做得好的地方是能夠在交易方中做到去信任化。這將徹底改革復雜且高犯罪風險的交易,比如貿易融資。但如果將這項技術用于其他方面,它有可能會變成一個過度工程化的數據庫——已經有跡象表明,比特幣正達到其使用極限,而更為先進的數字網絡和貨幣以太坊也面臨著瓶頸。
Peter Randall,前證券交易所的首席執行官,現在經營著一家區塊鏈公司名為SETL.io,指出,股票交易所已經非常高效,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平臺,通常每天處理數百萬筆交易。在信用卡領域,Visa表示可以每秒處理56000個交易信息。
當前區塊鏈的火熱很可能出現與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早期的互聯網泡沫相似的情況,當時很多公司破產,但仍然有一些高質量的公司出現了。普華永道的一個董事Ajit Tripathi說,約90%的所謂分布式賬本技術項目可能會失敗,但是存活下的公司很有可能改變金融世界。
瑞波(Ripple)的首席執行官,Brad Garlinghouse說,瑞波(Ripple)的跨境支付真正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然而,他指出,有時也存在傳統數據庫的工作方式比分布式記賬更有效的情況,關于區塊鏈的炒作會讓他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