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流通與交易有利于促進數據的融合挖掘,數據的使用必須面對保護的責任與義務,尤其是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大數據已經對當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但目前中國的數據還沒有完全共享。
日前,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在基因科學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所長韓敬東主持了研討。
對于人工智能對生命科學的影響,路易斯-西格勒綜合基因組學研究所教授Olga表示,更多的數據可以帶來更多的發現,這一點已經經過了實踐證明。
的確,大數據已經對當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運營核心向數據的收集、分析與利用轉變,兩種主要商業現象值得注意,一是企業會對提供服務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提升服務質量;二是企業會為了獲取數據而進行交易,而這種信息交易未來發展的趨勢必然是規范化。
而對于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的結合方面,有什么誤區需要小心?同濟大學生物信息學系教授劉小樂認為,九江服務器 東莞服務器,大數據分享效率很重要,中國的數據還沒有完全共享。對此,陸思嘉認為,這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首先要有對共享哪些數據有可衡量的指標。此外,Olga認為共享數據之外,還需要共享現有的知識、資源。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未來論壇青年理事王皓毅表示,除了共享數據之外,還有一個挑戰是如何理解這些數據。大數據共享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大數據共享包括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跨行政區域政府間的信息共享、政府與企業間數據的合作和共享、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共享等。
對此有業內專家提出,首先,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通過政界與商界不斷的交流,不斷實驗,可以加強雙方的互動,在了解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在社會管理的層面,將政府和社會、商界自治的多元管理模式轉變。也就是說,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數據共享可以通過政府開放數據、建立數據交易機制等方法予以解決。
其次,可以在時機成熟時,及時將政商數據共享模式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方式進行規范。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可以通過規范政府數據采集的標準、建設統一的政府大數據中心等方法予以解決。另外,建立開放效果評價制度,讓公眾來“投票”,讓第三方來評估;加強重點領域數據共享開放。
最后,在政商數據共享的合作過程中也要保證數據的保密和安全,在不斷的實踐中真正發現數據安全可能存在的問題,反過來促進相關技術的不斷革新和發展。要知道,一旦這些數據信息被惡意利用大數據自動化技術進行整合,個人的一舉一動將完全暴露,無處躲藏。稍有不慎,如一些系統漏洞和黑客攻擊,將會導致公民信息泄露,威脅到個人的隱私安全。
數據流通與交易有利于促進數據的融合挖掘,數據的使用必須面對保護的責任與義務,尤其是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數據的共享開放、流通交易和數據保護以及數據安全,對數據技術提出的研究挑戰,區塊鏈技術在數據流通交易的保護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數據的共享開放流通交流使用保護對法律的制定與執行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時需要平衡數據的保護與數據的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