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熊貓故鄉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雙流機場”)是中國大陸第四大航空樞紐,同時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聯通世界的窗口之一。在2017年,機場累計旅客吞吐量達到4980萬人次。截至今年1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總計通航航線累計達317條,其中國內193條,經停國內轉國際18條,國際地區106條,通達全球五大洲。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民航“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推動機場安全防范、生產運行、旅客服務和商業運營等業務環節的創新,實現機場管理的精細化,提升旅客出行體驗,培育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要求。
因此,負責雙流機場管理與運營的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選擇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作為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堅實伙伴,通過新華三云計算與大數據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提升服務器資源利用率,簡化系統管理和運維,為機場提供高效、穩定、便捷的IT資源平臺,提升和優化旅客出行體驗。
從電報時代到信息時代的跨越
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在為雙流機場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讓雙流機場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環境和更緊迫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成都至西安、昆明、貴陽等城市的陸上交通更加便捷,與此同時,周邊機場也在快速拓展航線;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域名注冊,也使得旅客希望獲得智能、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體驗。因此,雙流機場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優化運營管理,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增長方式的創新。
立足智慧云中心建設,雙流機場需要克服一系列技術挑戰:其核心系統依據以電報為主要信息獲取手段、以航班計劃為核心信息資源的傳統運行模式進行建設,其物理服務器難以滿足業務需求;割裂的業務系統主機需求采購大量雙機軟件;業務系統及開發測試環境上線時間長;缺少統一的管理監控平臺,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無法實時獲取硬件資源使用情況,造成管理和運維效率低。
針對以上問題,新華三采用了一系列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通過計算虛擬化軟件提升服務器資源利用率,在有限機房空間及服務器上運行近10倍的業務虛機;借助虛擬化平臺的高可用性保證業務可靠性;同時通過云管理平臺實現對資源的統一監管,簡化運維工作;通過大數據平臺提供專用的工具簡化數據的處理工作。
技術的創新帶來了更加高效、穩定和便捷的IT資源交付:虛擬化提升了服務器資源利用率;通過虛擬化軟件平臺的高可用性保障系統高可靠性,同時節省軟件的采購及管理;簡化業務主機的申請,縮短集團業務上線時間;通過云管理平臺實現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統一納管及故障信息定位,簡化運維管理工作;通過大數據一體機實現數據存儲,提升數據處理效率。
技術創新提升業務價值
智慧云中心建設是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向服務化、智能化、自適應、隨需調整的技術潮流方向轉變的最佳選擇。而雙流機場協同決策管理系統的成功建成投用,證明了新技術完全能滿足機場生產高穩定、高可靠的要求,同時證明了數字化新技術對企業運營改善、成本節省、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顯著作用。
通過智慧云中心的建設,機場集團極大地降低了硬件設備配置費用。機場集團的原有信息化業務系統主要采用的是分散式獨立建設模式。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A-CDM(Airport-CollaborativeDecision-Making)系統為例,按照傳統模式需要購置上百臺雙路物理服務器,而采用云計算模式將硬件設備采購降低10倍以上,大大降低了IT系統設備成本。
此外,智慧云中心降低了供電費用。采用虛擬化、云計算技術可以最大化的節約能源消耗,通過降低物理服務器數量,將年耗電量從42萬度降為4.7萬度,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收益。
而新華三在管控平臺方面的技術實力也幫助機場集團降低了系統維護成本。根據機場集團的信息系統建設規劃,2018年預計需要400多臺虛擬服務器以滿足業務擴展需求,采用物理機方式部署,將讓現有的13名維護人員數目增加至少4倍,而且系統也將繼續存在高風險運行的狀況。而采用虛擬化、云計算方式部署,只需采購47臺物理機,并且云管理平臺軟件可實現對所有物理機、存儲、網絡、應用系統的實時監控、提前預警、預防性維護及故障快速恢復等功能,在降低系統故障風險的前提下,維護人員只需要再增加6人,系統維護成本也將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