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人民群眾推著小推車踴躍支前。如今,在大數據支持下,國防交通民用運力動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請看——
制圖:劉 京
10萬貨車匯入動員資源池——
民用運力情況實時展現眼前
5月14日,記者來到貴州省交戰辦數據應用中心,映入眼簾的是由8塊大屏幕組成的數據指揮監控終端。只見液晶顯示屏上方顯示“全國公路物流指數”字樣,全國地圖上清晰地呈現著全國貨車運力分布情況和車貨匹配交易信息,兩旁的數據圖上準確顯示著貨運活躍指數、貨物類型、運力指數、車輛分布情況。
據貴州省交戰辦交通戰備處工作人員張晶介紹,屏幕上顯示的就是接入全國貨車相關數據的“民用運力(貨車)動員潛力實時掌控與指揮調度平臺”,通過該平臺,貴州省交戰辦可以隨時掌握貨車運力情況,在遇有應急應戰任務時,能及時在線通知符合要求的貨車執行國防交通保障任務。
貨車數據從哪兒來?記者在采訪中漸漸明了:平臺從某企業公路物流互聯網上登記的520萬輛貨車中篩選出10萬個服務信譽好,且近期比較活躍的貨車司機組成國防交通民用運力動員資源池。
記者打開電腦,點擊平臺圖標,包含民用運力征用分析優選、民用運力實時狀態掌控等6個功能模塊的主頁躍然而出。如遇有應急任務,只需輕點民用運力動員對象篩選欄,便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從海量貨車司機數據庫中篩選車輛所在地、車型、車長、運輸狀態、集結時間等符合需求的運力,添加到相應的調度任務中,再通過撥打電話、發送短信或移動端推送信息的方式推送任務,而在司機端,只需用手機安裝的APP即可“接單”。
“按照傳統方式收集到的國防交通民用運力動員潛力數據比較老化且滯后。”民用運力潛力數據實時顯現,讓負責該平臺開發建設的貴州省交戰辦交通戰備處處長翟雋慨嘆不已。過去,接到國家交戰辦的國防交通民用運力潛力調查通知后,省交戰辦要協調省道路運輸管理局通過行政手段下達調查潛力數據的指令。“我們從省——市——縣——企業——貨車司機一層一層下達任務、統計數據再上報的過程往往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等最終上報時一些統計數據可能還會出現變化。”翟雋說。
如今,在平臺的國防交通民用運力態勢綜合展現這一欄里,通過地理圖、統計圖等方式呈現的全國貨運態勢和區域運力態勢等內容一目了然,真正做到輕觸指尖,民用運力情況實時展現眼前。
520萬注冊司機人臉識別——
執行國防任務全程監管
網上注冊的民用貨車運力分布廣泛、類型多樣、潛力大,在線實施國防交通民用運力潛力挖掘、動員征用和指揮調度應用前景廣闊,但司機的安全審查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民用運力(貨車)動員潛力實時掌控與指揮調度平臺”上,記者看到除了可以劃區域、設參數對適合軍事運輸的平板拖車、攔板貨車、集裝箱車等7種車輛進行查詢定位,還可以對駕駛員政治面貌、服役經歷、專項技能、常跑路線等6類特征進行提取。
原來,為了保證司機的信源真實,在司機注冊APP會員之時,就需要實名登記信息,并與公安系統合作進行注冊人臉識別與身份識別,防止虛假信息。
“我們之前一直編有國防交通運輸保障隊伍。”翟雋告訴記者,在平臺建成以前,貴州省交戰辦著眼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抽選一些企業的貨車司機組建交通運輸保障隊伍。然而,在演練中,他們發現一些貨車的裝備性能達不到運輸要求,一些建立聯系的企業有些車型用不到就不會儲備,導致演練時車輛到位率并不理想。
“企業要追求經濟效益,貨車一般4年就要更新一次,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很難每年拿出大筆經費去維修養護甚至更新。”談起動員隊伍車輛的現狀,翟雋也頗為無奈。
現在,在給平臺提供數據支持的APP上每天滾動發布超過500余萬條貨源供520萬司機選擇。“這種市場化的手段讓司機接單方便,每年拉貨多掙得多,因此車主會及時根據磨損程度更新貨車。”交通戰備處的主任科員賈杰表示,這樣在遇有應急應戰任務時,能確保平臺上的車輛拉得出、用得上。
同樣,市場化的激勵手段促使以前并不積極共享位置的司機主動通過平臺上傳自己的實時位置,數據平臺經過測算在后臺的地理圖中呈現出貨車的運行軌跡。在遇有司機接到國防動員任務時,相關部門能進行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