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風投基金入資前,海虹控股2017年營業收入為1.84億元,同比下降15.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7億元,同比下降40.49%。而更名之后的4月份,海虹控股市值便已超過400億元,較引入國家隊及業務調整前實現“翻番”。
繼海虹之后,國內另外幾家涉及醫療大數據業務的公司微醫、零氪科技、全域醫療和醫聯,也相繼獲得了國有資本的青睞,且融資都在5億元以上。
動脈網曾撰文分析過,國有資本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多集中于A輪及以后,更偏向于被市場及資本驗證過的企業。而這幾家企業,基本都為國內醫療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動脈網分析認為,醫療大數據公司與國有資本的聯姻并非事出偶然,而是行業發展到一個階段的必然之舉。對此,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三點:
1、醫療大數據相關企業在今年相繼引入國有資本的背景是什么? 2、為什么2018年是醫療大數據相關企業國有化的節點?
3、 國有資本進入后,能給獨角獸企業帶來哪些過去沒有的行業機會?
問題一:醫療大數據相關企業在今年相繼引入國有資本的背景是什么?
為何國有資本會積極參與民營企業的投資?
2017年12月12日,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中表示,國資委將加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力度,推動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據動脈網了解,我國目前的企業混改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二是鼓勵國有資本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三是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員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資擴股、出資新設等方式;另外還有通過債轉股等間接持股方式。
其中第二條,是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的主要動因。而這三種混改方式,也對應了混合所有制的三大主要類型:
(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與外資聯合而成的企業,如中外合作經營、合資經營等;二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同國內私營經濟聯合組成的企業。
(二)公有制與個人所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業職工持有部分股權的企業,以及集體經濟實行股份合作制的企業中集體所有與個人所有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三)公有制內部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如城市國有企業與農村鄉鎮企業或城市集體企業組成的聯合體。
此外,彭華崗還提到,國有資本在有效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的前提下,應當授予企業更加完整的經營自主權。要確保國有資本投到哪里、監管就延伸到哪里,切實提高國資監管效能。這句話也表明,國有資本的角色不僅僅是資金的提供者,而且還扮演了行業監管者的角色。對醫療大數據這一相對敏感的行業來說,國有資本的進入也是一種必然。
為了更明確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動脈網整理了目前主要的國有基金的醫療行業投融資情況(見下表)。從表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基金成立時間都在2016年以前,而這些國有資本從2016年開始,不僅投資數量出現了大幅度增長,而且呈逐年增長趨勢。特別是2018年,雖然時間剛剛過半,但其投資數量已經幾乎與2017年持平,足以見得宏觀政策的影響力。
數據來源:動脈網知識庫、天眼查
數據來源:動脈網知識庫、天眼查
現如今,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已成為國家意志,從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47號文”開始,健康醫療大數據被列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如同石油、電力這些國家管控資源,大數據的定位屬性和戰略定位不言而喻。
不管是總體戰略還是醫療領域,從頂層設計到數據隱私、安全機制、標準化、數據共享、商業模式等均有國家規劃。對于數據的開放,開放共享后數據的監管、數據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都需要政府層面進行規劃、調控和保障。
阻礙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數據互聯互通的融合問題,二是數據共享機制的問題。通過國家力量聯合產業資本,能有效解決互聯互通的融合問題,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共享機制,搭建行業共享平臺,更好推動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在醫療、醫藥產業的應用落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