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是外來人口遷入大省,根據《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1400萬人左右,2030年達到12500萬人左右。不難看出,關系到每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百姓服務,成為政務改革的重中之重。
信息技術正以快速更迭的節奏,推進政府服務的不斷升級。政府對大數據應用的加持,也將協同促進相關技術的研發創新。在大數據時代,政府、企業、個人的決策即將也必將依附在數據之上。在可預見的未來,云主機租用,政府將更廣泛、更深度地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等信息技術,讓每個城市發展得更智慧。
為了推動貴州經濟轉型升級和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貴州大數據局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政府治理、民生服務深度融合,同時開展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民生、數字設施、數字安全多方建設,努力建設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后起之秀。
帶動全行業綜合發展
10月26日,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正式掛牌。10月31日,山東省大數據局掛牌成立。11月5日,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正式掛牌。1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掛牌成立。
通過省市政府公開的改革信息,筆者發現,部分大數據局設立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整合相關部門信息化建設,打破“信息孤島”,挖掘、分析、儲存、管理不同政務平臺的海量數據,實現跨部門數據的協同共享,從而提升整體服務監督管理水平,推動當地數字政府建設發展。
廣東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作為本次改革方案中全新設立的機構,委以全力建設“數字政府”的重任,將集中力量夯實數據治理、云平臺基礎設施普及、基層應用覆蓋三大基礎,加快推進部門間數據整合共享。通過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的建設,讓企業和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利企便民的服務。
技術層面,數據如同人體結構的基本單位“細胞”一樣,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沒有數據,將無法實現技術從研發創新到落地應用。認識到這一點,重慶在大數據創新發展行動中,已經將“數據挖掘和存儲”和“數據分析和處理”作為攻堅其他核心技術的重中之重。
“大數據局”的設立,正順應了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急需公共服務跟進的時代要求。數據透明化、扁平化、多樣化的特性,讓政府得以采用更實事求是、高效透明、科學精準的方式,服務老百姓,服務整個社會。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此外,在山東、廣西、吉林的改革方案中,省大數據局的主要職能就包括推進數字城市建設。通過對現有政府數據的整合、統一服務流程、協同各項業務辦公,提高政府服務、監管、決策的智能化水平,從而形成高效、集約、便民的服務型政府運營模式。
山東省大數據局掛牌成立
有中國“大數據之都”之稱的貴州早已將“大數據”列為最矚目的標簽。據最新資料顯示,貴州的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則超過1100 億元,落戶的大數據企業多達9551家。在此之上,貴州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更是大勢所趨。
助推數字政府建設
“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地方省份改革方案中,包括貴州、福建、吉林、浙江在內的8個省份設立了“大數據局”。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大數據局”或是成立的全新機構,或是上升為省政府的直屬機構。”
“大數據”不是新鮮技術,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引入,各地政府部門也開始注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個創新、開放、協同發展的智慧型城市。而專職機構的設立,讓政府有人力、有精力去集中推進各部門的大數據建設,積極主動推動大數據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廣泛應用。
現實層面,政府各級各部門的數據零散、數據獨立、數據封閉狀態,已經成為建設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掣肘。因此亟需成立具有話語權的專門機構,加強地方與中央大數據產業相關政策、措施、規劃等政策的銜接,統籌制定關于數據收集、管理、開放、應用等的標準規范、步調一致地建設通用型大數據應用平臺,促進地方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在福建,除了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外,福建省大數據管理局還將運用大數據激發產業發展動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將大數據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工具和基本思維素質,推動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的有機結合,形成大數據驅動型的科研創新模式。
《行動綱要》明確提出,到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
除以上省份,在今年地方改革方案中,包括貴州、福建、吉林、浙江在內的8個省份均設立了“大數據局”。地方政府如此空前地在某一技術領域專門設立省級管理機構,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規劃》則表示,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要建立大數據發展部省協調機制,通過聯合開展產業規劃等措施促進區域間大數據政策協調。由此看出,各省大數據機構的設定也正是完成既有的“規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