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言,大數據是一個“富礦”。這主要體現在“橫”和“縱”兩大方面。“橫”的方面,體現在內容上:大數據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資源,其“富礦”功能體現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的海量數據信息資源上。對這些“富礦”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集成,就能夠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支撐。“縱”的方面,體現在過程上: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統籌好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大數據可以有效整合和集成這些過程和要素的數據信息,通過對于海量數據的處理,助力找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優路徑和戰略選擇。
梅宏:大數據本質上是多個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匯聚、碰撞、融合,隨著信息化進入以大數據為表征的新階段,即以數據的深度挖掘與融合應用為特征的智能化階段,大數據的價值和意義凸顯,特別是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方面,人們寄予較高期待。但從全球范圍看,大數據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大數據在國家治理應用中仍面臨許多現實難題,在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生方面有很大進步空間,例如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問題、應用導向的數據融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問題、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問題等。
記者:用好大數據應避免哪些誤區?
梅宏:政務數據共享體系不宜一味追求物理集中,可邏輯互聯先行,物理集中跟進,設定好應用場景。比如:數據應用部門提需求,數據擁有部門做響應,交換平臺管理部門保流轉。要實現這種場景的有效運行,應當由上級部門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管理機構,并將原有的由下級部門上交數據模式改為由上級部門基于接口的提取數據模式。
梅宏: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有兩種途徑,類似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一是重新規劃和從頭建設,針對新需求,采用新技術,建設新系統,繞開或者推倒了原有信息孤島,自然也就不存在原有系統的互聯互通問題。但是,這種建設途徑周期長、成本高,對規劃能力與前瞻性要求高,而且,隨著需求和技術的變化,“新區”終究會成為“舊城”,新的互聯互通需求又會產生。
孟慶國:大數據驅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大數據能夠提升政府決策能力和治理水平,促進簡政放權、“放管服”改革,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二是大數據能夠促進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將大數據應用到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交通等領域,能夠進一步強化民生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個性化。三是大數據能夠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利用大數據可以綜合分析社會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與防范能力,有利于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記者: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大數據應用目前處于何種發展階段?如何理解大數據驅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者:如何能突破信息壁壘,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