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5月7日電 (記者 劉育英 林春茵)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工業互聯網等智慧應用在中國方興未艾,在其背后,是網絡、算法、算力、數據等基礎要素的支撐。目前,中國正大力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底盤”。
網絡:5G加快商用
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李颋說,“整個智慧社會的構建,是要基于一張網絡構建”,這張網應該把勞動力、資本、市場、土地、數據等要素連接起來。
目前,中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固定通信和互聯網使用群體。物聯網也開始起步。記者在中國聯通東南研究了解到,該院自研的智慧河長、智慧路長已經各自在福建落地30多個項目。至2018年底,中國移動總連接數達到16.33億,其中物聯網智能連接5.51億。
不過,整體而言,中國底層的連接還比較薄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說,未來將推廣固定寬帶千兆應用,加快5G商用部署和應用創新,全面部署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網絡設施支撐能力。
算力:省級大型計算中心將增長
發展數字化經濟,計算力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算力就如同工業時代的電,大型計算中心就相當于發電廠”,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對中新社記者解釋說。
隨著智慧應用日益普及,對計算的需求爆發式增長,中國各地云計算中心爭相上馬。據工信部《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人民幣。中科院、華為、曙光、浪潮等機構和公司均大力布局計算平臺。
任京暘說,先進計算將云計算、人工智能計算、量子計算、邊緣計算等計算科技深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最有可能首先和生物基因、新能源、環保、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
2018年12月,由中科曙光牽頭組建的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在天津啟動建設,立足于突破先進計算領域核心技術。“未來一兩年里,會不斷看到中國以省為單位建成的大型計算中心”,任京暘說,它們作為公共計算平臺,供大小企業使用。
大數據被喻為新經濟的“石油”。李颋說,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一項核心訴求,就是為了解決在過往城市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問題。
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已開始探索打破數據孤島。數字廣東CEO王新輝表示,廣東省馬上將發布數據統一標準,在省市縣統一執行。例如,過去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不同地方有不同標準,將來所需文件將統一。為了實施數據標準化,廣東已梳理198萬項數據。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介紹,2010年前后,政府部門從過去的自建信息化設施轉變為購買第三方“政務云”,實現業務上云,進而把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免備案主機,形成以地市為單位的基礎信息庫、專題庫,打破了信息孤島。
信息安全在中國也得到空前重視,相關法律文件相繼出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軍說,中國電科啟動了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先導工程建設,已在上海構建了國內第一家基于自主可控的全國產化的云數據中心。(完)
相關閱讀:
Kafka作為大數據的核心技術,你了解多少?
29家違規企業被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
MSP未來可期,Bespin Global小荷已露尖尖角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