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一句話,“能用圖描述的就不用表,能用表就不用文字”。這句話也直接的表明了:在認知上,大家對于圖形的敏感度遠比文字高。
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這樣一些問題:
寫 PPT、做 demo 時,心中有萬千想法和海量數據想要去展現,但總是最后還是以文字和枯燥的圖表堆疊呈現了出來,苦于怎么把這些數據展現的直觀、性感、一看就懂。 這時候,在心里怎么想和手上怎么畫之間,差了一座“理解圖表內涵”的橋梁了。
常見的圖表選擇原則文章有很多,這里只做簡單總結,重點是從逆向來看常見場景選用以及按照數據關系選用,最后是使用中會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本文將分為以下兩部分:
兩個優秀的數據可視化案例 基礎圖形及特點 如何選用圖標 常見的問題
作為視覺動物的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驚艷全球的一些數據可視化的例子(原文鏈接)。
A. 按年齡段分布的美國人口百分比:
這個 GIF 動畫,顯示了隨著時間推移的人口統計數量的變化。這是如何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現一種單一的數據的好榜樣。
B. 最有價值的運動隊
這是通過疊加數據來講述深層故事的一個例子。
這個交互由 ColumnFive 設計,受福布斯“2014年最具價值的運動隊50強”名單得到的啟發。但是它不僅將列表可視化,用戶還可以通過它看到每支隊伍參賽的時間以及奪得總冠軍的數量。這為各隊的歷史和成功提供了更全面的看法。
基礎圖形及特點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數據可視化圖表的基本類型和選用原則,選用正確的數據可視化的圖表。
① 柱形圖(Bar Chart)
優勢:柱形圖利用柱子的高度,能夠比較清晰的反映數據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用來反映分類項目之間的比較,也可以用來反映時間趨勢。
注意:柱形圖的局限在于它僅適用于中小規模的數據集,當數據較多時就不易分辨。一般而言,不要超過10個。
通常來說,柱形圖的橫軸是時間維度,用戶習慣性認為存在時間趨勢。如果遇到橫軸不是時間維度的情況,建議用顏色區分每根柱子。
衍生 - 堆疊柱狀圖:
不僅可以直觀的看出每個系列的值,還能夠反映出系列的總和,尤其是當需要看某一單位的綜合以及各系列值的比重時,比如:1-8月倫敦和柏林房產交易筆數(萬)。
② 條形圖(Bar Chart)
優勢:條形圖用來反映分類項目之間的比較,適合應用于跨類別比較數據。在我們需要比較項類的大小、高低時適合使用條形圖。
③ 折線圖(Line Chart)
優勢:折線圖用來反映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當我們需要描述事物隨時間維度的變化時常常需要使用該圖形。
衍生 - 光滑折線圖(Smooth line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