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如何利用智能調解機器人提供調解服務讓消費者滿意;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守護好誠信這把鄉村發展“金鑰匙”;如何通過司法大數據為法官精準審判提供決策輔助,讓冤假錯案不再發生……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中提到:運用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新一代治理科技實現智慧治理、打造人民群眾滿意型政府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大數據時代升級和創新社會治理形態的最佳路徑。
近日,“大數據融合發展看貴州”采訪團走進貴州科技公司,走入鄉村地頭,了解到貴州如何利用智能調解機器人提供調解服務讓消費者滿意;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守護好誠信這把鄉村發展“金鑰匙”;如何通過司法大數據為法官精準審判提供決策輔助,讓冤假錯案不再發生……
“大數據+誠信”助推鄉村發展
對實現鄉村振興來說,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誠信是破解社會治理難題的金鑰匙。”貴州省清鎮市誠信辦工作人員王國松表示。
如何讓村民有誠信?
在清鎮市,記者看到了一種利用區塊鏈技術的“身份鏈”管理系統,站群服務器,注冊之后,村民都會被列入到誠信“紅黑”名單中,并且每個人都會有100分的誠信積分。誠信積分沒有上限,積分越高可享受諸如貼息貸款等福利,但低于60分將列入“黑名單”,工作、生活處處受限,并在各村進行通報。
王國松介紹,“身份鏈”采取了區塊鏈技術,將村民的誠信積分存儲在不同地點的存儲器里面,任何修改都會被所有存儲器記錄下來。要想篡改數據,需要將所有服務器中的數據修改過來,而這幾乎是無法實現的。
據王國松介紹,對如何衡量村民遵守還是違背誠信,清鎮市實行了根據村規民約的“一票否決”制度,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凡是有失信記錄的予以“一票否決”。
而“誠信”二字對于一個鄉村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清鎮市新店鎮曾發生過一起因為有些部分村民沒有遵守該村幫扶企業的合同約定,導致該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以及間接限制了該村的發展。之后,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村民遵守誠信,嚴格按照合同規定履行自己的責任,實現增收。
這起事件,讓當地政府看到了“誠信”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是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總抓手。
據了解,目前,云主機,清鎮市已有149727戶農戶、50839戶居民、87家機關、9898名職工、17185家企業建設了信息資源庫,并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
機器人高效調解讓消費者再無煩心事
對于每座城市而言,每一起工商案件調解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到這座城市的形象。
貴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總經理盧小玲告訴記者,以前來貴州旅游的消費者,如果因為購物產生矛盾,需要2到3天的時間來進行調解,期間還會產生住宿、餐飲費用,維權成本較高等問題。很多人會選擇放棄,但放棄的同時,也讓他們對于貴州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今,通過使用智能調解機器人,無論身處何地,調解雙方都可以在網頁或APP上進入人工智能調解室,智能機器人充當調解員。”盧小玲表示,糾紛雙方可發送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智能機器人一旦監測到某一方情緒激動,便會自動調控現場氣氛,還能準確識別出敏感詞并做出警示。
據盧小玲介紹,目前智能調解機器人通過結合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核心業務,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經實現為市民提供7*24小時的自動語音咨詢、投訴等服務。
“使用人工智能的目的就在于解決人類不喜歡干,也不愿意干的事。沒有智能調解機器人時,人工接線員經常干不到 3 個月就會辭職,因為接線員的工作很單調很無聊。”盧小玲表示,智能調解機器人的準確率能達到90%以上,但人工接線員常常會受到情緒、身體健康狀態變化等情況影響個人工作效率。
據盧小玲介紹,當消費者通過12315投訴舉報時,系統會將電話接入人工坐席,然后將錄入的信息通過智能分析,分類下發至主管單位,完成自動派單。派單完成后,系統會主動發送案情信息給消費者,并提示消費者自助上傳憑證,無需工作人員現場核實,節省取證時間。
“而在調解雙方需要法律咨詢時,智能機器人可以實時予以解答。此外,智能機器人還會記錄下調解全過程,內容除了用于回溯案情外,大量的案例數據將通過智能分析用于指導今后的工作。”盧小玲說。
據悉,這款智能調解機器人,自2017年11月正式上線至今年3月,共為貴陽工商局調解了7000多起案件。
“7000多起案件中只有8件沒有調解完成”,盧小玲表示,對于沒有調解完成的8件案件,還將進行二次推送,進行再次調解。
司法大數據為法官精準審判提供決策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