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會與智慧創新大數據應用國際論壇10日在珠海舉行。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新一代信息的快速發展,我國大數據應用將迎來黃金發展階段。未來我國要參與到國際數據產業的應用中,需注重建成與國際同步的數據保護體系,并從跨界融合、跨區合作以及跨學科協同創新三個方面尋求突破,推進大數據應用的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是一項充滿復雜性和多變性的系統工程,亞洲服務器,目前存在著障礙和難點,比如信息安全、信息孤島問題等。
被譽為世界“可穿戴設備之父”的麻省理工學院連接科學實驗室、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表示,當前中國在發展大數據應用過程中,在法律保護層面,應盡快建立起與國際同步的數據保護體系。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關成華認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數據應用推廣要從好跨界融合、跨區合作以及跨學科協同創新這幾個方面入手突破。
第一,跨界融合,政產學研要緊密配合。首先,學校和研究機構要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做到發明、專利有所突破;其次是政府制定政策并做好導向作用,將大數據應用到具體的政府決策中;最后是企業,發揮好企業職能,推進大數據應用的實踐和發展。
第二,跨區合作。粵港澳大灣區需加強合作,澳門政府的財政預算是全面公開的,粵港澳三地可在學習和共享中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云服務器,打破行政、地域和信息的壁壘。
第三,跨學科協同創新。以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為例,建筑、規劃、計算機、工商管理和法律等學科,通過一些項目跨學科多元融合,充分發揮各主體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碰撞出新的想法,推動重大問題的解決,實現創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