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政法委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研發應用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打通政法各部門辦案平臺,實現全流程網上“輕快”辦案,初步構建起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務于一體的四川智慧政法體系。
“我從來沒有想過動動手指就能討回被拖欠的工錢。”通過“天府智法院”微信小程序在線審理,包工頭蒲文闊今年6月為他的農民工兄弟們討回了18萬余元工錢。
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推出移動智能電子訴訟平臺“天府智法院”,實現“點開微信打官司”,獲評“2019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該院副院長徐爾旻介紹說,VPS租用,“我們預期實現訴訟事務從立案到執行的全流程線上辦理,已實現最快30秒完成在線訴訟申請。”
“天府智法院”只是四川政法智能化建設的一個亮點。近年來,四川省委高度重視政法智能化建設,將其列入依法治省和政法改革重點工作。四川省委政法委積極研發應用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打通政法各部門辦案平臺,初步構建起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務于一體的四川智慧政法體系,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輔助辦案系統建設應用模式。
提 質
打通公檢法辦案平臺、推動智能輔助辦案,證據質量和辦案效率全面提升
“我展示一下四川省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立案環節。”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蔡茂已是系統的“老用戶”了,只見她熟練地登錄到“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辦案平臺”,點擊網頁左側“公訴立案”模塊,頁面中隨即顯示出從檢察院移交到法院的案件。
“以前光閱卷就花去很多時間,現在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在立案環節就對起訴證據進行了校驗、審查,節省了大量時間?;谝亚度胂到y的八類刑事案件的證據指引,立案法官可對案件進行證據校驗,符合校驗條件的案件即實現‘一鍵立案’。除此之外,它還能實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評估、實現所有證據在庭審中的即時調取和當庭出示、為辦案人員進行類案推送、形成同類案件量刑參考數據、自動生成各類文書、為辦案人員推送知識索引等等。”蔡法官打趣地說,“這相當于給我配備了一個智能助理。”
而在青羊區法院院長謝立新看來,四川省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了辦案信息數據的交換共享和部門間的業務聯動協作,構建了刑事辦案全環節、全周期監管模式,刑事辦案質效大幅提升。
四川于2017年8月啟動輔助辦案系統建設,2018年6月底,在全省推廣使用,截至目前,已運行案件約4萬件,大大提高了源頭證據質量和辦案效率。
“我們將各家原有辦案平臺打通,實現電子卷宗交互和業務協同。也將八類刑事案件證據標準指引嵌入各家原有辦案平臺,實現必要證據檢驗。”四川省委政法委智能化建設指導處副處長黃海嘯自豪地說,“這樣可以節約經費,一期只花了幾百萬元。而且政法干警繼續在原有辦案平臺中辦案,上手快,也避免了數據的二次錄入。”
自貢市貢井區人民檢察院針對審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審訊前閱卷時間久、閱卷效果受經驗制約明顯、訊問重點不突出、訊問內容不全面、訊問筆錄制作不規范等問題,在四川省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中嵌入了“要素式審訊系統”,閱卷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規 范
推出智能監管平臺、創新靜默化監管機制,用大數據監督執法司法行為
“我的案子快兩個月了,不知道現在到哪一步了?”張女士來到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她在自助服務終端輸入相應案號,平臺很快自動生成一份審判效率分析報告。
報告中明確給出審理天數111天,其中鑒定環節耗時65天??吹綀蟾妫瑥埮康囊蓱]瞬間消除。與此同時,法院的辦案系統上自動彈出窗口,將當事人的相關查詢情況推送給法官。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都是靜默化監管機制在發揮作用。
成都中院的靜默化流程監管系統將審判流程涉及的183個工作節點、68個監督節點全部納入系統監管。一旦流程出現問題,系統就會自動進行預警或者發送督辦、催辦函。
“靜默化監管方式是‘電腦+人腦’,主要包括計算機自動監控和案件靜默化評查兩種辦法。”成都中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夏南介紹說,運用大數據,在海量案件中通過推送信息、節點提示、智能篩選,實現全過程可控制、節點可查詢、進程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