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就像計算機和互聯網一樣,大數據很有可能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隨之興起的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可能會改變數據世界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礎理論,實現科學技術上的突破。近日,被爆出谷歌云服務器上發現龐大的未受保護數據庫,一個匯總了12億用戶個人信息的數據庫被發現毫無保護的存在于某個服務器上,這些個人信息中包括社交媒體賬戶、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該數據庫出現在這個服務器上的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帶來了更多的隱性威脅,信息安全愈發顯得尤為重要。說實話,我們這些網民實在太難了!
WIFI風險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亞洲服務器,在家連WiFi后一般都不會再關閉,直到出門后突然連上免費WiFi才會意識到忘記關了。甚至有人還會為自己連上了免費WiFi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這樣做信息泄漏的風險很大。黑客釣魚很喜歡用WiFi,一旦連上這樣的WiFi,手機內的個人信息很容易就被盜取了。所以說,出門記得關WiFi,不要連接看起來很可疑的WiFi,尤其是無需密碼的。
注冊信息風險
不少人可能和筆者一樣,手機里的APP數量不下幾十個,而且每個APP都要注冊信息,如果自己不注冊,就根本用不了這個APP了。于是,我們的信息就這樣交給了一個陌生人。還有各大招聘網站、社交網站等,注冊都需要完善個人信息,手機號必填,甚至有些是需要身份證信息。稍不留神,個人信息就泄露了。所以說,注冊信息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填寫個人關鍵信息。另外,不用的APP或者網站,記得要注銷賬戶。
二維碼風險
不知道有沒有和筆者一樣,二維碼剛剛普遍時,因為感覺新奇,只要見到二維碼就忍不住拿出手機掃一下。后來,看了新聞我才知道二維碼還可以盜取個人信息,最重要的是還能盜取銀行卡里的錢。所以說,路上遇到讓你幫忙掃二維碼的,盡量不要掃,小心為上。還有收錢碼,經常能看到收購收錢碼的,躺著就能賺錢,聽起來很好吧,其實全是騙子。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付款更要保護好,付款時一定要謹慎小心,遇上錢的事,切記一定要加倍小心。
購物風險
網上購物真的方便了很多,但是依然存在信息泄露風險。還有外賣,作為宅男宅女,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各種美味,這種感覺實在太棒了,但卻存在個人信息泄漏的風險。所以說,購物或點外賣時將名字用其它字代替,盡量不用真實名字,扔包裝時,盡量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撕碎。
軟件下載風險
每下載一個軟件,手機或電腦就會多一分風險。很多人下載軟件會在瀏覽器上直接搜索然后下載,這樣做風險極大。因為,下載的軟件可能攜帶木馬病毒,導致個人信息泄漏,還有可能捆綁一些流氓軟件,簡直防不勝防。所以說,手機、電腦需要安裝安全軟件,不要安裝不信任的軟件,盡量在官網或正規網站下載軟件。
盜號風險
QQ被盜號,微信被盜號,微博被盜號,只要你稍不注意,你就會被盜號。前些年,筆者還沒有手機號時,QQ經常被盜號,近些年來,綁定手機號后就好多了。騰訊在安全方面也做得越來越好了。不過,依然有防不勝防的時候,關系特別好的朋友發給你一個鏈接,可能你下意識地就點開了,然后就被盜號了。所以說,見到鏈接一定要思考一下再決定是否要點。
未來幾年數據泄露事件的增長率也許會達到100%,除非數據在其源頭就能夠得到安全保障。可以說,在未來,每個財富500強企業都會面臨數據攻擊,無論他們是否已經做好安全防范。而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需要重新審視今天的安全定義。在財富500強企業中,超過50%將會設置首席信息安全官這一職位。企業需要從新的角度來確保自身以及客戶數據,所有數據在創建之初便需要獲得安全保障,而并非在數據保存的最后一個環節,僅僅加強后者的安全措施已被證明于事無補。
數安時代網絡安全建議
重點企業、涉密機構,應盡快進行管理漏洞自查、設備系統升級、人員安全意識培訓等工作,盡快加強數據防護能力,云服務器,當面對不可預測的外部攻擊和內部泄漏時,利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保護。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現建設,從而有效的進行數據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