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在最短時間內,確定疫情重點關注人員的活動情況、親密接觸者等信息,是打贏這場戰“疫”的一個重要條件。南京市公安部門利用大數據分析比對,刻畫活動情況,服務精準上門核查,并建立每人一檔的數據庫,支撐起政府部門的聯防聯控、精準施策。
南京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黨員進行宣誓
“你轄區內常住人員楊某,曾在年前到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屬于重點關注人員,請立即上門見面核查。”1月30日下午,濱江派出所社區民警張華接到了市公安局防疫指揮部下發到建鄴區公安分局的一條疫情核查信息。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指令后,張華與社區工作人員、醫療人員組成的“聯防聯控小分隊”趕到了楊某家中,1個小時內就見到了正在家中自我隔離的楊某。
“請配合我們測一下體溫。”在張華說明來意后,楊某十分配合,美國站群服務器,醫療人員上前對其進行了體溫檢測,結果身體狀況正常。楊某說,疫情發生后,他知道自己是“特殊人員”,因此便在家中自我隔離,截至目前還未出現感染癥狀。
隨后,張華將楊某的信息進行登記,在此過程中,楊某好奇地問道:“你們怎么知道我去過武漢的?我沒告訴外人啊。”
這次精準上門核查正是市公安局利用大數據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縮影。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張濤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后,他們協調多個部門獲取從武漢、后擴大至湖北到南京的旅客信息,與公安內部的大數據進行比對。其中,通過大數據核查發現,楊某經常到武漢出差工作,1月22日其從武漢漢口火車站乘火車回南京,該火車站就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
“根據數據分析,很快找到了楊某的住處,并將此信息傳送給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由基層民警上門核查。”張濤說。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能夠精準識別到哪些人是重點關注人員,可能接觸過感染源,這為排查工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張華感慨道,時間就是生命,越快確認這些人員的健康狀況,就越有助于防控疫情。
記者了解到,自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張華已經累計核查疫情相關人員35人,上門走訪20人,幫助居家隔離群眾解決實際困難40余件。
走進市公安局辦公大樓9樓,在其中一間辦公室的門口,掛著一塊“大數據中心防控疫情工作黨員攻堅崗”的牌子。這里是數據管理室,1月31日下午,當記者到這里時,看到8名民警正在電腦前緊張有序地在與紛繁復雜的數據“打交道”。
“與疫情相關的人員、車輛等數據信息的碰撞比對,主要都在這間辦公室里完成。”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數據管理室主任楊樂告訴記者,共有8名民警專職負責此任務,因前期比對數據量巨大,他們經常要加班到深夜。
1月30日,通過數據分析,數據管理室民警發現,有一名武漢籍男子乘坐火車經過了南京。“哪些人跟他有過親密接觸?他們的去向是哪里?這些都必須要搞清楚。”楊樂說,他們通過與相關部門提供的旅客信息進行比對,發現該武漢籍男子是1月20日乘坐火車經過南京南站,并據此明確與其同車廂40多人的身份。
隨后,數據管理室民警又對這40多人的去向做了進一步跟蹤,發現與該武漢籍男子親密接觸的10多人中,有4人在南京下了車,另外還有10余人去了外地。“南京下車的這4人屬于親密接觸者,要進一步刻畫他們這些天來在南京的活動情況,并將信息交由指揮中心指令基層民警上門核查情況。”楊樂說,與此同時,他們還會把去了外地的10余人情況,分別通報給當地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走訪跟蹤。
1月30日,一名在寧的湖北籍人員因發熱到醫院就診,后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幾天前,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比對,發現其是疫情高發區域人員,專門安排了基層民警帶著“聯防聯控小分隊”上門核查,提醒其做好自我防護工作,一旦出現癥狀及時就醫。
“衛生部門確診病人后,我們就要將其當做重點關注人員對待,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其乘坐的火車、公交車、地鐵、飛機等信息和同行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在南京的活動情況,都一一刻畫出來。”張濤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