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大的村級小微權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盯緊看牢。但鎮(街)、村(社)事務量大面廣、監督事項日益繁雜,監督力量有限,基層監督怎樣才能避免“夠不著、慢一拍”?
立足“數字浙江”特色,將大數據技術深度植入基層監督,成為杭州的破題路徑。杭州各級紀檢監察組織紛紛從本地區群眾最關心、問題最多發的領域和環節入手,依托城市大腦多維度匯集大數據資源,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智慧監督平臺,以“智治”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數字賦能下的基層智慧監督平臺究竟有多神奇?我們探訪杭州各地,走進鎮(街)、村(社),看到大數據猶如“神器”,讓陽光照進更多小微權力運行的“縫隙”,讓更多數據背后的“隱形”問題無處遁形,讓智慧監督成為推動基層治理的“催化劑”。
有問題就預警 數字監督“火眼金睛”
在蕭山區錢江世紀城歸谷國際中心的清廉蕭山“碼上工程”監督平臺大屏幕上,以小微權力、小型工程、小額資金為重點內容的十多個模塊井然羅列。
一旦村社有關數據與預設閾值實時對比后發現異常,就會被自動貼上紅色預警標簽。預警發生地、時間和對比判別依據,一目了然。
“你們看,一旦系統發現數據異常自動預警后,鎮(街)、村(社)有關負責人就會收到短信,線下整改完成后,線上預警才會從紅色降級。整改不完成,預警不變色,監督就持續跟進。”蕭山區紀委區監委黨風政風室副主任趙明霞說。
工作人員點擊大屏幕上的預警列表,我們看到益農鎮興裕村的預警標簽已從紅色降級為黃色。工作人員介紹,9月2日,監督平臺通過系統自動比對,發現該村有一承包款逾期2個月以上未繳,隨即發出紅色預警。9月22日,系統提示該紅色預警事項未整改,該村所屬街道紀檢監察組織立即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作出整改要求。9月24日,相關問題整改到位。
在趙明霞眼中,智慧監督平臺就像數據時代的監督CT機,設置好算法,運用紅黃綠三色亮燈預警,就能時刻掌握小微權力運行是否“健康”,防止“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在蕭山,區級智慧監督平臺對照小微權力清單和流程圖,統籌設置了現有的109條村級事項權力運行預警閾值,對村(社)錄入信息發生的權力運行流程倒置、相關額度超標、資產發包超限等規范性問題進行自動預警,并同步跟進鎮(街)職能條線嚴格審核,確保錄入到位、整改到位、公開到位。截至目前,平臺“管理端”已預警整改問題5400多個。
在桐廬縣桐君街道,“親清地圖”系統的智能監督預警觸發更顯直觀。
一張將所有村級資產資源、承包合同的準確位置、面積的具體范圍等信息全部數字化、可視化的“親清地圖”,成為街道紀檢監察組織強化日常監督的“利器”。
今年上半年,該街道委托省測繪大隊集中開展專業測繪,對轄區13個村(社)的資產、資源、小額工程項目、可招商地塊等相關內容基礎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梳理,對村級資產、資源承包合同以及承包面積、四至范圍等模糊問題進行復測后,錄入“親清地圖”平臺。
“村級小型工程有關數據錄入后,地圖啟動智能研判,一旦對比出異常,就即時發出預警,工程也就無法繼續,讓不規范的做法無法‘闖關’。”桐君街道紀工委書記吳國建說。“親清地圖”今年5月底上線運行以來,已發布并整改完成預警信息71條,有效防止村級小微權力“越軌”。
截至9月底,杭州各地設立智慧監督平臺已覆蓋延伸150個鎮(街)2017個村(社),覆蓋村(社)占比64.15%,匯聚數據資源近12.33億條,預警風險隱患逾7萬條。全市1月至9月信訪總量和檢舉控告,同比均下降三成以上。
照亮“隱秘角落” 數據碰撞算法“亮劍”
“我們要善于利用數據挖掘計算,讓監督更‘聰明’一些,快速揪出隱性問題。”建德市紀委市監委主要負責人說。
建德市專門建起了大數據監督實驗室,與“技術大咖”中科院計算所開展協作。我們在實驗室大屏上看到,大數據監督與智能計算相融合的清廉建德智慧監督平臺,實現“7×24”小時持續運轉。工作人員根據不同身份授權,可查看不同的數據和分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