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于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市值直追百度,今朝與后者僅相差83億美元。而百度營業收入自去年觸底反彈,今朝身處從移動業務到人工智能的轉型之中。BAT或許率要被改寫了?
進擊的京東
據京東周一發布的2017第一季度財報,該公司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管帳準則下凈利潤為14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非美國通用管帳準則下凈吃虧為2億元人民幣。
在財報發布后的四個生意業務日內,京東股價上升了近11%,市值迫近564億美元,間隔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前三甲BAT的百度(647億美元)只有14.7%的差值。
京東此次發布的財報十分亮眼:
據周一發布的財報,京東2017財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762億元人民幣(約合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1.2%;
2017年第一季度生意業務總額到達1841億元人民幣(約合267億美元),同比增長42%;
停止2017年3月31日,京東已往12個月的活潑用戶數為2.365億,較去年同期的1.691億活潑用戶數,同比增長40%。
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訂單量為4.771億,與2016年第一季度的3.421億訂單量對比,同比增長39%。
京東股價自去年6月觸底以來,反彈至今漲幅已經高出70%。固然從財政報表上看京東是從這個季度開始盈利的,但其實已往一整年,以非美國通用準則來看京東都在盈利,并且在更早的2015年,主營業務京東商城的策劃利潤率已經為正,趨勢早就顯現。
固然開始盈利,但市場應該會以對亞馬遜的估值原則比較京東,不急著要市盈率,而是存眷營收是否繼承強勁增長同時現金流是否保持穩健,這兩點京東今朝表示得很精彩——整體營收增速保持在40%閣下的相對高位,已往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到達1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8%。
轉型中的百度
近一年來,百度的股價僅呈現了小幅上漲,焦點原因是主營業務搜索出了問題——營收增速僅為個位數,同時凈利潤下滑。
不外跟著百度積聚了好久的人工智能等業務開始孝敬營業收入,回暖跡象已經開始顯現——百度第一季營收為168.91億元,同比增長6.8%,終止了2016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的下降走勢。
此刻百度正處在從移動轉向人工智能的階梯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暗示:“進入2017年,百度從‘移動先行’到‘AI先行’的計謀演進繼承強有力的敦促,我們在AI規模的投入是一個恒久行為,AI也已經在我們現有平臺上發揮出強大浸染。跟著AI在主風行業中愈發重要,憑借百度技能優勢我們很是有信心可以或許更好的參加并敦促中國的AI財富的增長與轉型。”
據百度財報顯示,2017年百度第一財季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為28.17億元,同比下降了28.6%;而研發支出為人民幣28.35億元,同比增長了34.9%。這些增加的本錢主要由于研發人員相關本錢增長。
BAT照舊JAT?
其實京東交戰BAT的伏筆早已打好。劉強東早前就表達了對互聯網三巨頭寶座的覬覦之意。他曾說過:“一年凈利潤低于100億,就不要跟我談利潤”。這個“百億利潤”對標的正是BAT,百度去年100多億利潤,騰訊和阿里則高出了400億。第一季度14億元的利潤,顯然還不能讓劉老板滿足。
并且,盡量京東一季度業績喜人,風頭正盛,但不能解除京東的盈利與季候性因素有關。需要提及的是,京東一季度14億元的盈利是在低營銷投入期完成的,而第二季度有“618”大促,市場用度會猛烈增加,諸多新項目也會在二季度重金投入。因此京東第一季度盈利14億元還說明不了什么,盈利的一連性和擴張性才是京東下一步要存眷的重點。
百度已一連幾年在研發規模砸下重金,在海內的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無人車、醫療大腦等規模優勢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