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人民郵電出版社、信息通信大數據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信息通信大數據大會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酒店隆重舉行。此次大會特別邀請了我國三大基礎運營商的大數據專家以及行業內優秀企業的專家來為我們做了主題分享。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并且正在加速向各個行業和領域滲透。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去年大數據對于經濟的增量貢獻已經達到了GDP的0.64%到1.14%,大數據的核心產業規模達到了168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了40%以上。但數據流動性低,缺乏自主的核心技術標準的體系和規范是我國大數據行業的現狀。他認為在在觀念、技術以及制度方面的創新變得尤為重要。
盡管我國大數據發展趨勢良好,但依舊面臨很多問題。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黃業晶給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第一,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大數據的價值轉化;第二是強化技術創新,推動核心領域取得突破;第三是完善標準體系和規范,保障數據的安全。并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關注大數據發展的新動向新形式新變革,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合理引導,穩步推進信息通信大數據的發展,力爭形成技術產業應用和市場聯動的發展格局。
信息通信業處在大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中樞地位,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應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信息通訊也在發展大數據上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一方面伴隨“國家大數據戰略”落地實施,信息通信行業以大數據為基礎,全面支撐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另外,國家政策和產業各界的高度重視對于促進信息通信業轉型,服務我國數字經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信息通信大數據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李承東認為當前大數據而言,對于我們傳統認知上的一些比較強的領域,其實國外能給我們的經驗已經不多,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交互以達到創新的目的。而當前大數據的發展呈現三大趨勢及變化。三大趨勢分別是從人和物以及從分析到智能的三個角度,手機可以說是除了身份證之外,我們的另一個相對唯一的身份識別特征;而從物的角度出發,自去年起三大運營商將加大在物聯網領域的投入;而在智能領域,將來人工智能將處理更多前期的工作。三大變化是:應用法制化、發展產業化、數據采集與處理融合化,中國電信通過專業運營的飛龍大數據PaaS能力開放平臺為多行業大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雙創。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業務支撐系統部信息管理處副經理尚晶詳解了中移動大數據的發展情況,指出移動集團早在2009年就嘗試啟動了一些列新技術試點,但很快就意識到這并不是一次技術的顛覆和變革,而是面向數字化經濟的運營,面向另外一部生態的一個顛覆和轉型。從2015年移動集團開始進入大數據全面推進階段,并將持續推進全網大數據平臺的開放共享能力,構建內外部應用全景視圖,推動應用百發齊放。會中,她從大數據在零售、交通和終端應用等方面為我們分享了一些案例。盡管這這些領域的應用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她認為大數據的發展依舊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一大數據的治理,二是技術方面的挑戰,三是大數據在孵化能力方面的挑戰;四是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挑戰。此外,未來的大數據發展將是多元的,多方和合作的,我們需要一個網絡授權系統,以確保多方互信,以及數據的順暢流通。
中國聯通研究院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魏進武分享了基于電信大數據帶動公共創新的實踐與再思考,指出“旁路式”大數據限制了大數據商業價值的發揮,技術仍是促使大數據商業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整合是規?;a業發展的未來。他認為大數據發展的挑戰還應明確其真正的差異性,每個企業在市場上的占用情況取決于你的規?;纳a組織、運營能力,而不是取決于技術,也不取決于說你的數據有多大的量,或者說你的技術多先進。此外,新加坡主機 免備案服務器,就目前看來,大數據實際的市場投資回報和預期的市場空間之間差異還很大,美國云服務器 江西電信服務器,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為了應用大數據而愿意付費的市場空間的剛需并不是那么大。此外,他認為運營商有責任或者說有義務扛起把大數據變成一個公共基礎設施、公共創新環境的大旗,因為運營商是最有希望能把自己的開放生態做好。
就數據本身而言,信息通信行業就占據絕對的優勢,因為源源不斷的數據,且每天都會有新的數據產生。然而數據的融合以及交互創新才是產業發展的最后出路,所以數據的開放共享是業內所積極提倡的,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各種數據的結合,將會帶來怎樣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在當前數據流通的法律邊界很模糊的情況下,公共創新孵化平臺或許是推進,基于不同行業數據融合來產生新的應用的一種無奈之舉,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