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會,4000多人參加,一個Apollo計劃,午后直接拉動無人駕駛概念股普漲,其中兩家阿波羅計劃中的合作伙伴股票漲停!這是發生在昨天的事情。
有人說:這是百度第一次讓人忘了它是一家搜索公司。也有人關注:李彥宏乘坐的無人駕駛車上五環被交管部門介入調查……而我更應關注的,是這場會議一個細節之外的東西——所展露出的百度的全盤布局及投資的新變化。
在這場名為"Baidu Create 2017"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現場宣布,將會全資收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KITT.AI。結合本年度的之前幾例針對核心技術和人才的人工智能公司收購,一個直觀的感受是:隨著百度ALL IN AI,其人工智能領域布局正呈現靈活豐富化的特點,投資策略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的硅谷特點。
最新的就是KITT.AI。
這是一家僅僅創立于兩年前的創業公司,專注語音喚醒和自然語音交互技術,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獲得亞馬遜Alexa和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投資的公司,也曾入選CB Insights人工智能創業一百強。Kitt.AI聯合創始人兼CEO姚旭晨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隨著百度全資收購KITT AI,姚旭晨也將加入百度。
我找到了姚旭晨的博士論文,一篇名為《FEATURE-DRIVEN QUESTION ANSWERING WITH NATURAL LANGUAGE ALIGNMENT 》(用自然語言對齊的特征驅動問題),這是一篇長達353頁的文章。而KITT.AI的團隊,則不止他一個牛人。
在這之前的一則收購,則發生三個月前。2017年4月13日,百度宣布全資收購美國硅谷 AI 初創公司 xPerception。
xPerception位于硅谷,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公司聯合創始人包英澤博士和陳明裕博士曾是AR公司Magic Leap的早期核心工程師。這是一家專注于機器視覺軟硬件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面向機器人、AR/VR、智能導盲等行業客戶提供以立體慣性相機為核心的機器視覺軟硬件產品。其核心技術是空間定位與地圖重構技術(簡稱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該技術是人工智能視覺領域的基礎技術,其在AR/VR、手機3D應用、室內地圖、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場景中均起到核心作用。
xPerception 創始人之一包英澤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系,之后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計算機視覺,導師是斯坦福大學的Saverese;畢業后加入 Magic Leap后離職創業。該項收購后,xPerception核心團隊都將加入百度硅谷研究院。
年初,2017年2月16日,百度宣布全資收購渡鴉科技(Raven Tech)。
這也是一個剛剛兩年多的創業公司,致力于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新交互為基礎的下一代操作系統。這也是一個頗受投資人青睞的公司,真格基金、經緯中國、DCM和YC等分別在種子輪和A輪投資涂鴉總共數千萬美元。涂鴉的創始人呂騁,曾兩次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收購后,呂騁攜團隊正式加盟百度。
2017年的三則全資收購的背后,如果說有一些共同點,或許有這么幾條:(一)創始人年輕化:基本都是90后;(二)專業化:不管呂騁、包英澤,亦或是最新納入麾下的姚旭晨,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深耕的技術專才。(三)價值最大化平臺化:全資收購的目的,都是這些人繼續在更大的百度平臺上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四)技術產業化考慮:各個核心技術人才的聚集,無疑會加速包括AR、自動駕駛、機器人在內的百度人工智能業務矩陣的產業化。
百度的連番對初創公司的全資收購,讓我想起馬云在前幾天的世界首屆智能大會上所提到的"我們應該向誰看"的方向——硅谷,其投資手法策略與一家巨頭公司Facebook頗有異曲同工之妙。Facebook的當前市值4357億美元,創始人扎克伯格將人工智能作為Facebook將來的三大主要方向之一。
Facebook在投資方面非常活躍,而且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2012年前強化社交能力,2013和2014年注重連接全球的能力增長,2015和2016則對內容豐富化發力,同時關注VR。但總的來說有一個特點:主要以人才收購為主。
2010年前,Facebook投資收購12家,特點是:以人才團隊收購為主,補充技術和專利。
2011年,投資收購14家,特點:以人才團隊收購為主,其他包括強化商業廣告、移動業務和用戶體驗的產品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