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逐漸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等領域,網絡安全也隨之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成為深化改革、推動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成立中央網信領導小組,明確了“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這一安全和發展的重大關系,提出了樹立整體的、動態的、開放的、相對的、共同的網絡安全觀,作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重大判斷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各行各業、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頂層設計、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數據安全、管理支撐、技術創新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國家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建章立制 統籌網絡安全頂層設計
自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網絡安全被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進行統籌把握。我國網絡安全頂層設計不斷推進,網絡安全法制體系不斷完善。在立法方面,我國制定了《網絡安全法》并從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基本大法,是我國第一部網絡安全的專門性、綜合性立法,在網絡安全立法中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網絡安全法》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懲治網絡違法犯罪的熱切期待,確立了保障網絡安全的基本制度框架,為網絡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實的法律保障。在戰略方面,我國于2016年底發布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闡明中國關于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在規劃和標準制定方面,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重要規劃都將保障網絡安全納入了工作目標或主要任務;網絡安全防護、用戶信息保護、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等系列標準不斷制定出臺,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安全標準研發不斷推進,標準專業隊伍建設不斷加快,網絡安全標準體系不斷健全。
重點布局 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行動計劃等網絡強國戰略的推進實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出。近年來,我國圍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也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概念范疇、保護工作權責劃分等初步明確,分級保護、動態調整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基本建立。二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負責部門組織開展了多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風險控制和隱患排查工作;加強針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重點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這些工作有效提升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可控水平,拓展了網絡安全威脅監測和態勢感知能力。三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措施不斷創新;通過開展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治理、防范打擊通信詐騙等專項行動,強化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治理;通過實施“網絡安全先進技術和最佳實踐試點示范”等工作,促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技術的創新升級;通過促進政企安全威脅信息等的共享,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政企聯動,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綜合防御能力。
多措并舉 推動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以來,為有效應對網絡安全新形勢、新挑戰,做好基礎通信網絡安全防護、加強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已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習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并提出了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的要求。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核心技術、關鍵產業、國產設備的創新推廣多角度、多層次全面鋪開。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建設的統籌規劃不斷加強,實施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重大科技項目和網絡空間安全重點專項,漏洞挖掘、大數據分析等網絡安全核心技術攻堅穩步推進,5G、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務的安全研究不斷深化,網絡安全技術的自主性、前沿性和創新性都有了較大提升,國外域名 免費域名,推動了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