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的時間,共享單車在各大中小城市布局,一方面滿足了短距離出行需求;另一方面造成了“單車圍城”的困局。共享單車給百姓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發展持鼓勵態度,也對參與者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多地已先后出臺管理辦法或暫停新增投放的“限令”。業內人士認為,“限令”可以控制總量,而要解開違規停放的“結”,仍需疏堵并重。智能化手段的運用與線下運維能力的加強,或許可以緩解“亂象”。
“小單車”帶來“大變化”
去年9月,可以共享的智能單車在北京率先亮相,幾個月之內摩拜、ofo、一步單車、永安行等各色單車遍布廣州、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的街頭巷尾。截至今年7月,全國各地投放共享單車總共約1600萬輛。
《指導意見》中提到,我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快速發展,在更好地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構建綠色出行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了分享經濟發展。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健測算認為,同樣一條車道,一個小時,公交車可通過2800人,而共享單車可通過7500人,因此共享單車對交通緩堵功不可沒。
作為共享單車第四個進軍的城市,directadmin安裝 directadmin漢化,成都以積極的姿態,讓新事物快速發展。成都共享單車迅猛增長,累計注冊用戶已超千萬人次,日均使用頻率4.5次。“共享單車對交通出行有沒有好處,老百姓歡不歡迎?不能急于下定論。作為城市交通管理部門,我們對共享單車是從觀望、了解、再到主動服務的過程。”成都市交管局局長李文勝說。
“小單車”確實帶來了“大變化”。作為全國私家車保有量前列的城市,成都的擁堵情況有了較明顯改善。“成都今年約有150個施工路段,我們本來預判擁堵程度會加劇。但共享單車出現后,預期的擁堵惡化沒有出現,甚至有所緩解。”成都市交委副巡視員王增勇表示。
王增勇說,目前成都日均有400多萬人次使用共享單車,與公交運量相當。全市擁堵時長、里程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單車使用比例越來越高,電動車占比逐步下降,尤其是過去屢禁不絕、非法運營的“黑摩的”消失了約80%。
共享單車還進入了政府機關大院,成為公車改革后出行的“接力棒”。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大院等28家省直機關劃定共享單車停放區,供機關干部和辦事群眾使用。據ofo運行平臺統計,自6月上旬開展共享單車進機關以來,共享單車平均利用率達90%。
管好單車需“繡花功夫”
新生事物從來都是發展與問題相隨。目前成都單車投放總量超過120萬輛,和很多城市一樣,上下班高峰,許多地鐵站口、公交站周邊堆滿了單車,侵占了行人道路。節假日,一些熱門景區甚至“單車圍城”。
今年3月初,成都市交委、城管委、公安部門聯手,率先發布《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形成政府、企業、使用者齊抓共管、有序使用的“共享”服務體系。ofo西南大區負責人周偉國告訴記者,開始就是由企業投放,沒想到政府很快響應,主動詢問企業建議、管理的問題和政府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為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成都市交委、交管局、城管委還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共享單車管理的工作方案》,全國首創了“3+7+N”會商制度:市交委、交管局、城管委3部門,聯合五城區及高新區、天府新區共7個區以及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參加的會商制度,及時解決共享單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會展中心周邊有單車亂停亂放現象,請及時派人處理。”這樣的信息,日本游戲代理 歐洲服務器,ofo成都經理何眾的手機微信群里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十幾條。
微信群是成都治理共享單車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成都市交管局副局長劉榮生和城管委市容秩序管理處處長李健手機里,記者都看到了“共享單車管理群”,上到各區主管,下到片區民警、城管、單車企業運維人員,形成了“上下聯動”的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