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治理現代化的一種技術路徑,可以依靠海量的數據搜集和精準的數據分析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它的到來為解決政府的難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2013年以來,國務院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第一階段是“簡政放權”,削減政府部門“管的太多、管的太細”的審批權。第二階段是“放管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設計與落實,讓政府部門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轉到“事中事后監管”上來,更加注重依法監管、科學監管,促進市場公平、釋放市場活力。
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全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11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香港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明確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轉變市場監管理念,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
2016年年初,國務院下發《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實施公正監管、推進綜合監管、探索審慎監管,加強監管創新,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隨著政府監管方式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的轉變,審批制度改革也就逐漸進入了“深水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越來越成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環節。
2016年7月,上海市政府出臺《上海市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方案》,明確進一步構建以綜合監管為基礎、以專業監管為支撐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2017年2 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肯定了綜合監管平臺對提升政府監管效能的作用,進一步夯實了監管平臺穩定、可靠運行和安全、規范管理的制度基礎。
如何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監管質量,成為政府運行中的難題。大數據是治理現代化的一種技術路徑,可以依靠海量的數據搜集和精準的數據分析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它的到來為解決政府的難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摒棄經驗和直覺,通過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獲取的實時信息,及時掌握社會某一領域的趨勢或更全面地了解某一事件的進展,從而做出更科學的決策,并對未來做出更準確的預測,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大數據的集中和整合,將加快政府職能、流程的改變,打破政府各部門間、政府與民眾間的邊界,開辟民眾參與監督管理的渠道,提高政府各機構協同辦公效率和為民辦事效率,幫助政府在簡政放權的同時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為社會帶來巨大效益。
一、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的現狀
目前,上海市區兩級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框架基本完成搭建,以信息歸集、雙告知、雙隨機等為主體的業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應用。
兩級平臺各項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逐步建立健全,日常建設和運行管理日趨規范;基礎監管數據逐步向平臺歸集,導入市級平臺的監管職能清單有6106項,導入16個區級子平臺的職能清單8.7萬余項,“雙告知”信息發送5萬余條,已制定 42個“雙隨機”方案,涉及5.5萬余個企業法人;兩級平臺已完成與法人庫的對接,10個區正在進行業務系統向子平臺的接入工作;區級子平臺數據逐步向市級平臺匯聚,涉及許可、檢查、處罰類信息107萬余條。
以靜安區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為例。平臺的雙告知、雙隨機、信息歸集等功能模塊已開展線上線下聯動應用,應用數據已在平臺產生。截至2017年4月14日,平臺歸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監管數據共13299條。平臺向靜安區 10個部門推送“雙告知”信息1877 條,已反饋完成許可證核發信息 1316條。針對多頭執法和監管真空的問題,平臺創造性地增加了“聯合檢查”模塊,由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區人社局分別牽頭,形成“1+1”“1+2”的行業主管加相關部門的協同監管模式,在餐飲、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中介三大行業做了探索和嘗試。在餐飲行業檢查中,由市場監管局牽頭環保局和安監局,對靜安區66家餐飲企業開展聯合檢查,共涉及檢查事項17項,對8家存在問題的企業予以責令改正。同時,體現靜安特色的“樓宇經濟”“監管熱點”等功能模塊后續也將加入平臺。
二、綜合監督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平臺設計理念與監管服務實踐之間存在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