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正在快速發展的工業大數據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搶奪的制高點。
10月10日,在由工信部指導、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2017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今年中國工業大數據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2億元,而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800億元。
工信部相關官員在論壇上表示,為促進工業大數據發展,該部正加快編制《工業技術軟件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由該部牽頭編制的關于數字工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目前也完成了初稿,預計在今年底明年初發布。同時,該部與發改委共同編制的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綱要也已完成征求意見。
培育數據驅動的新型工業體系
論壇上,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發布的《2017中國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概要》(下稱概要)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150億元,今年這一規模有望達到212億元,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822億元,在行業應用中,預計到2020年工業大數據的占比將達到6.64%。
工信部信軟司軟件產業處處長商超表示,IT技術的持續創新催生了大數據時代的加速到來,在此大背景下,數據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中國的數據量將占全球數據總量比例的20%,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據資源大國。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表示,工業大數據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數據、產業鏈數據以及跨界數據(市場、地理、環境、法律和政府等外部跨界信息和數據)三部分。
他認為,當前人和機器是產生數據的主體,未來由人產生的數據占比將越來越少,而機器產生的數據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高。顯然,巨大的人口規模以及龐大的工業體量為中國提供了難得的工業數據“富礦”。
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李冠宇在上述論壇上也表示,中國既是制造大國也是網絡大國,并由此正在成為數據大國,擁有豐富的工業數據資源的中國,域名免費備案 directadmin購買,急需深挖工業大數據的潛力,培育數據驅動的新型工業體系。
李冠宇認為,推動工業大數據的應用發展,核心任務是構建覆蓋工業全環節、全流程和產業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基于數據分析的系統級的工業智能。
在他看來,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打通數據鏈,從需求分析,設計、生產、制造到銷售,打通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數據鏈,并催生出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
當前,中國發展工業大數據面臨重重挑戰。在制造業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大而不強”的現象,工業各領域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生產的各環節信息采集仍不充分,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工業數據難以集成應用,數據管理和建模技術水平也不夠高,對海量實時異構數據的挖掘能力不足,大數據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應用也尚未普及。
不過,隨著處理能力步入超摩爾、后摩爾時代以及AI技術的爆發,算法效果提升非常顯著,這為工業大數據的應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商超表示,工業大數據與AI正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海量的數據為AI技術提供了充足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深度學習技術能夠有效利用海量數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