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開幕之前,馬化騰(微博)發表了致合作伙伴的公開信,用“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連接”、“全用戶”、“大內容”、“新科技”、“寬平臺”等七大關鍵詞,分享了過去一年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觀察和思考。馬化騰在信中呼吁行業從零和博弈的“窄平臺”向共贏共生的“寬平臺”轉變,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他還同時透露騰訊將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幫助商家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
“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了全面數字化的進程。”馬化騰表示,這種深刻變化正重塑著互聯網生態,并讓自己更深刻地意識到,騰訊開放的“一片森林”并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于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于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馬化騰強調認為,平臺型生態企業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當以堅持共生共贏的“寬平臺”,破除零和博弈的“窄平臺”規則,鼓勵協作創新。“我們需要包容“另一種選擇”的存在,因為用戶比競爭更重要。”
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讓每一個互聯網與科技工作者興奮,同時也讓人心生敬畏,馬化騰在信中呼吁:“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以下為公開信全文:
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
從第一屆合作伙伴大會到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第七年。起初,我們提出要攜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去年,大家看到這個新生態已經從“一棵大樹”成長為“一片森林”。可以說,我們的初衷已經漸漸成為現實。
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了全面數字化的進程。以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不但開始為各個產業的革新提供源動力,而且逐漸構成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并為前沿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打造強載體。各行各業的商業企業、公共服務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公益機構以及文化創意組織等,都希望搭上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快車。
這些變化正重塑著互聯網生態,并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這“一片森林”并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于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于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無疑將給我們每一個企業乃至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在這里,我希望用七個關鍵詞來描述最近一年來的觀察與思考,跟各位合作伙伴一起分享。
下面簡要展開,與大家一一探討:
深度融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里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過去幾年,“互聯網+”項目紛紛落地。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簡單“觸網”,吉隆坡服務器 大馬伺服器,發展到整體“上云”,把全產業流程鑲嵌到更為開放的網絡中以激發更多創新,并將決策控制建立在流動的實時數據上,以大幅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制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借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