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上AI,就不好意思出去融資。”在北京的一個大數據論壇上,某投資人笑稱。AI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度顯而易見。
從中央到地方AI產業政策疊加發布,寒武紀、科大訊飛等AI企業在北京密集高調召開發布會,日本游戲代理 歐洲服務器,展示AI實力。
其中引發資本最大關注的產業政策,莫過于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分別依托百度建設自動駕駛、阿里云建設城市大腦、騰訊建設醫療影像、科大訊飛建設智能語音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這四家平臺被稱為“人工智能國家隊”。
記者采訪BAT以及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解讀AI戰略以及國家隊將要做什么。阿里和騰訊此前均公開表示搭建AI平臺,吸引中小企業參與AI領域的創新。
今年7月份,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部署構筑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規劃明確人工智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并創造新的強大引擎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并提出“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這一目標。
為什么是這四家?
BAT+科大訊飛領銜的四大人工智能平臺名單發布后,業界似乎并不意外。
同時國家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為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以及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重大部署提供咨詢,其專家成員除了地平線公司的負責人余凱,其他四位企業人士均為四大平臺相關負責人。
百度一位AI專家告訴記者,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大手筆重金挖人,在人才儲備等方面確實是國內做得最靠前的;而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也是首屈一指,這家公司在AI領域積淀已久。
而AI的醫療領域應用為什么是騰訊?據騰訊方面人士介紹,騰訊投資了很多醫療領域的公司,包括微醫(掛號網)、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諸多移動互聯網醫療公司。
雕龍數據的負責人羅斌不感到意外,最近他剛從美國參加克利夫蘭診所高峰論壇回國。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在美國看了一些AI醫療類公司,也參觀了騰訊的展臺,看到AI病理、影像方面的展示,發現騰訊在這方面的研發已經很專業了。
早在2017年初全國兩會上,馬化騰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提到,所有“互聯網+”領域,最難啃的就是+醫療和教育,每個角度的玩法都不一樣,鏈條很多、很復雜。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可以做很多這方面的事情,包括醫療設備怎么跟物聯網結合,我個人很有興趣。”馬化騰說,他鼓勵醫療信息化相關產業有更多的投入。
8月3日,騰訊正式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包含6個人工智能系統,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網病、宮頸癌和乳腺癌。
騰訊官方發布消息稱,此次入選,是騰訊產業政策部牽頭,互聯網+合作部、騰訊云、AI Lab(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管理部的共同努力結果。
一家平臺公司人士透露,能成為四大平臺之一,主要是因為公司有AI的落地應用,已經踩出了一條路,有成功的實踐,公司并沒有刻意的申報,相關部委領導比較敏銳將其納入。
“國家隊”如何帶動AI+
對于四大平臺,業界解讀不一。其中一家平臺中層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進入國家隊對于公司來說,是一種行業水平的認可。
四大平臺之一的科大訊飛,11月22日市值突破千億達1038億元,一年股價翻一倍有多。11月23日,騰訊和雄安簽戰略合作協議,騰訊還宣布與河北省衛計委、藥物管理局、河北醫科大學達成全面的互聯網+醫療合作,合作的焦點是騰訊首款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
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城市大腦本身也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需要淡化阿里的身份,讓相關有想法的AI應用類企業一起來參與,享受大企業開辟的道路。
騰訊AI Lab主任張潼11月份在成都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回應了平臺、壟斷和生態的關系。
“小公司肯定是有很多機會,AI創業為什么那么熱,因為AI會覆蓋各個行業。”張潼說。他還表示,大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巨頭,現在可能是最領先的,從壟斷的角度來講,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各個行業有非常細分的問題,而大公司是不可能去逐一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