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里,每當英偉達以勝利者姿態大講AI故事、為GPU唱贊歌時,或偶爾以挑釁的姿態懟英特爾時,英特爾表現得較為隱忍低調;面對外界對摩爾定律失效、轉型緩慢等方面的質疑,英特爾也較少公開回應。以至于在9月份在一場發布會上,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忽然對媒體說了一句:“老虎不說話,以為是病貓。”
隨著英特爾AI投資布局的落實和業務整合的到位,英特爾近期在AI上的發聲造勢隨之增多,從總部到中國區各層面高層頻繁走向前臺,積極“推銷”英特爾的AI戰略及洞察。同時,英特爾也在通過積極舉辦或參加相關市場活動,推動人工智能戰略在各行各業的落地。
與此同時,英特爾近兩個月的不凡舉動也吸引了業界的關注:先是10月中旬英特爾CEO柯再奇宣布年底前推出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之后不久傳出英特爾與老對手AMD合作的消息,緊接著英特爾又“挖來”AMD首席GPU架構師拉加。庫德里,謀劃開發獨立GPU.
華爾街也隨之把目光轉向英特爾。11月中旬,華爾街的一家投資公司表示,投資者不應該忽視英特爾的人工智能實力,該公司預計英特爾將在多個長期增長市場中潛力,并上調了英特爾的目標價。
如果英特爾“老虎發威”、AI實力爆發,未來AI芯片市場格局會怎樣?
如果十年前,收購ATI的不是AMD而是英特爾,結果會怎么樣?可以肯定的是,英偉達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風光,英特爾也許不至于在AI上給人落伍的感覺。
當時,ATI和英偉達都是做GPU的廠商,當時ATI與NVIDIA在GPU上競爭,AMD與Intel在CPU上競爭。2006年,ATI被AMD以54億美元的巨資收購,AMD因此成為一家同時擁有CPU與GPU研發能力的芯片公司。
應該說,香港主機租用 香港高防服務器,AMD當時的并購策略是有遠見的。可惜,當時這筆并購對于在英特爾打壓下的AMD來說太昂貴了,在收購ATi之前,AMD自有現金只有30億美元,只能又靠舉債才完成了并購。被債務拖累AMD在CPU和GPU兩條線上分別與不同的強敵競爭,帶來的是更大的困難。
英偉達以后在GPU上的一路領先,也應該受益于這次并購——給了英偉達創造了較為寬松的發展空間。
而隨著近幾年人工智能的興起,在GPU和圖形計算領域領先的英偉達“踩中了風口”——雖然GPU不是專為人工智能而設計的芯片,但由于GPU擅長圖形相關的計算,對處理復雜運算擁有天然的優勢,而使得英偉達搭上了AI的快車,股價一路飆升,成為華爾街的絕對寵兒。
英特爾和AMD顯然都不希望英偉達在GPU上保持一家獨大的局面。
11月上旬,傳出英特爾與AMD這對世紀冤家合作的消息,未來AMD的獨立GPU將會裝進英特爾SoC.這對世紀冤家為了對付共同敵人風頭正勁的英偉達牽起手來,這也再次證明: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隨后卻爆出AMD首席GPU架構師拉加。庫德里離職,庫德里后腳剛離開AMD前腳就進了英特爾的大門。據介紹,拉加。庫德里會成為英特爾高級副總裁,掌管新成立的“核心和視覺計算”集團,他的任務就是幫助英特爾發展GPU業務。
英特爾要開發獨立GPU了!這肯定是英偉達和AMD都不愿意聽到的壞消息!
近十年來,CPU領域是AMD和英特爾競爭,GPU領域是AMD和NVIDIA競爭。現在英特爾要開發獨立GPU,這不僅對處于GPU領先地位的英偉達構成壓力,也對始終處于弱小地位的AMD更加被動。
想象一下,如果英特爾加入GPU競爭,GPU市場競爭者變為英偉達、AMD、英特爾三家,未來格局將怎樣變?
此前,雖然英特爾、谷歌、蘋果等研發專有AI芯片,但都沒有推向市場,美國抗攻擊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只有英偉達GPU被認為是實現了大規模應用且經過了市場檢驗的AI芯片,因而受到華爾街的熱捧,股價一路走高;相比之下,英特爾因為在AI芯片上處在投入和整合階段,沒有及時跟進推出專有的AI產品而被認為行動緩慢股價處于低迷狀態。
10月18日,英特爾CEO柯再奇在WSJDLive全球技術大會上宣布:英特爾將在年底之前出貨英特爾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NNP),這款被英特爾稱是業內第一個面向神經網絡處理的芯片。
雖然Nervana還沒有正式面市,但英特爾已經迫不及耐亮出這款AI芯片“殺手锏”。而在柯再奇宣布年底前推出Nervana神經網絡芯片的消息后,英特爾股價應聲大漲,說明市場對該款專有AI芯片的期待。
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源于英特爾在2016年收購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Nervana Systems.當時按照Intel的說法,這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為AI打造芯片的公司。收購后,該公司的創始人Raveen Rao成為英特爾AI解決方案部門總經理。
英特爾在收購Nervana之初就對其寄予厚望。機器學習是成長速度最快的AI應用,英特爾準備以Nervana出擊AI主戰場,找回因GPU競爭而流失的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