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馬遜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業績報表,財報中諸多華麗的數字遠超華爾街的預測。也正因為如此,亞馬遜在周五股價大漲,盤中一度創下每股1498美元的歷史最高價,市值也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關口。亞馬遜股價最后報收1429.95美元/股,漲幅2.87%,收盤市值為6891億美元。
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索斯
需要提及的是,以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索斯持有近7900萬股亞馬遜股票計算,其擁有的市值超過1100億美元(約合7100億元人民幣),遠超長期霸榜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穩坐全球新首富(比爾蓋茨的凈資產在900億美元左右)。
亞馬遜成立于1995年,距今已有23年的歷史。近年來,亞馬遜如何一路高歌,成為全球市值前三的科技巨頭?讓我們一起扒一扒亞馬遜成功背后的故事。
四年前的下注
2014年初,Srikanth Thirumalai會見了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Srikanth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于2005年從IBM離職后就領導了亞馬遜的推薦團隊。他提出了一個全范圍內的新計劃,要將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整合到他的部門中。
他在工作中有一個“六頁文檔”的要求。很久以前,貝佐斯就宣布,向他進行提議產品和服務的文檔必須限制在這一范圍內,其中還得包含一個描述產品、服務或計劃的預測性的新聞稿。現在,貝佐斯想要靠他的員工們把這家公司變成一個人工智能重地。自亞馬遜成立之初,其產品推薦就已經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推薦截然不同的諸如發貨時間安排和揀貨機器人這樣的技術也同樣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但近年來,這一領域出現了一場革命,機器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尤其是深度學習。它帶動了計算機視覺、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在本世紀初,亞馬遜還沒有明顯地利用這些優勢,但它意識到這是一個極為迫切的需求。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將會出現在人工智能領域,谷歌、Facebook、蘋果和微軟都在此領域投入了巨大的企業資源,而亞馬遜落在了后面。亞馬遜的設備和服務副總裁大衛。斯利特說:“我們會向每一位團隊的領導者問一個問題,‘你如何使用這些技術,并將它們整合到你自己的業務當中?”
Thirumalai將這一點銘記于心,他約見了貝佐斯,探討了他的年度計劃會議。他提出了如何在機器學習方面更加積極的想法。但他認為,徹底重建現有系統的風險可能太大,但經過20年的調整,機器學習已經在圖像和語音識別這兩個不相關的領域發揮了最佳效果。他說:“沒有人真的把深度學習應用到產品推薦的問題當中,但出其不意的是,結果卻令人驚訝的好。因此,免備案主機,這需要我們對自己更有信心。”Thirumalai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但是貝佐斯想要更多。因此,Thirumalai分享了他更前衛的選擇,即利用深度學習來改進推薦的工作方式。這需要他的團隊學會他們尚未掌握的技能,創造出還未出現的工具,以及研究出還沒有人想到過的算法。貝佐斯喜歡這個選擇(盡管還不清楚他聽到時是否發出了他標志性的笑聲),所以Thirumalai重寫了他的新聞稿并開始工作。
亞馬遜搜索的副總裁Srikanth Thirumalai,負責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來升級亞馬遜軟件的領導者之一。
Thirumalai只是幾年前帶著一份6頁紙的文檔來找貝索斯的高管中的一位。他們提出的想法涉及到完全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客戶群。但每個人都想到了類似Thirumalai的方法: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改造升級亞馬遜的一部分業務。其中有些人提出要重新思考公司當前的業務項目,比如機器人技術和大數據中心業務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有一些人則提出了開創全新的公司業務,比如一個基于語音的家用電器,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響也由此誕生。
這些結果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單個項目的范疇。Thirumalai說,他開會的時候,會把亞馬遜的人工智能人才分隔開來。他說:“我們會互相交流,不論爭論與否,但我們不會互相分享太多各自項目上的進展,因為這些經驗并不能簡單或者直接嫁接到其他的項目當中去。”他們可以看做是浩瀚的工程海洋中的一些渺小的人工智能島,而用機器學習來改進公司的努力改變了這一狀況。
盡管這些高管領導都比較推崇亞馬遜的“單線程”團隊文化,即每一團隊獨家擁有自己所使用的技術。但在發展人工智能業務的關鍵時期,各個團隊開始了跨項目的合作。各團隊內的科學家們負責解決棘手的問題,并跟其他的團隊分享自己的解決方案。公司內的“人工智能小島”開始互相聯系。隨著亞馬遜對人工智能項目的野心不斷增大,其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復雜,而這也為亞馬遜吸引了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是那些希望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夠產生直接影響的人。這填補了亞馬遜在純研究工作中的人才缺口。因為亞馬遜一直倡導創新要以客戶服務為導向的這種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