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節緩緩落下帷幕,把春節期間的每一個狂歡時刻拼湊起來會發現,春節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模式的深入推進,網購年貨、好友助力搶車票、旅游式過年、搭順風車回家、手機紅包送祝福……春節的玩法變得越來越新穎、多樣。
從眾多春節玩法中脫穎而出的要數今年的春節票房,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從2014年的14.10億元,到2018春節(除夕至初六),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中國電影總票房已經飆升到了57億元,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同比增長超過50%,這給中國電影界打了一針強心劑,外界紛紛高呼這將預示著“中國電影工業化時代”的來臨。
當電影走進大眾的同時,騰訊、阿里巴巴兩大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微信紅包、支付寶集五福也再度成為春節期間的現象級互娛方式。騰訊發布的2018微信春節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五),共有7.68億人使用微信紅包,收發微信紅包總人數比去年增加近10%;在支付寶公布的數據中,2018年春節共有2.51億人集齊5福,集齊人數相比去年增長100%還要多。當“過年聚會都在低頭看手機”遭無數詬病,互聯網社交的發展,或許會帶來一抹溫情。
(某平臺好友助力搶票截圖)
另外,在春節旅行購票方面,人們的購票方式已經經歷了從傳統的車站現場買票到12306 APP買票,再到第三方搶票平臺好友助力搶票的三個階段,互聯網場景正在深入每一件生活小事。
從國家旅游局數據來看,5年來,全國春節期間接待游客數成穩步上升趨勢。2018年春節,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次,同比增長12.1%。我國游客從近200個國內主要城市到達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730個國內外城市。第三方數據顯示,跟團游、自由行最受青睞,85后、90后開始引領出境游市場。攜程、去哪兒網、途牛等新型旅游平臺也爭搶參與到提供多樣化的春節消費服務中來。
在一系列因素的帶動下,春節消費也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銀聯5年來的總消費數據趨勢顯示,2018年春節消費增長勢頭強勁,增長率為47%;我國春節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同樣增長穩健。據商務部及第三方平臺監測,春節期間的綠色食品、進口衣物、智能家居逐步走俏,人們正在從滿足溫飽向品質消費大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