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最近兩年一些重要的風口或賽道,基本都是大、小互聯巨頭在引領。比如百度之于AI、騰訊和阿里之于新零售、頭條之于短視頻……甚至像網約車、外賣這樣的老風口、老賽道,也正在被美團、滴滴們重新洗牌。
沒錯,巨頭們已經走在創新、創業的第一線。它們有資本、有資源、有人才、有經驗,高舉高打,事實上正在顛覆傳統的創投模式。
什么是傳統的創投模式?就是MIH輾轉找到一窮二白的馬化騰、孫正義在廁所里給馬云五分鐘時間、一家默默無聞的美國VC豪賭默默無聞的李彥宏……
以前草根創業是錢、資源挑人;現在精英創業是人挑錢、挑資源;草根創業越來越難,資源越來越向精英特別是巨頭集中,這就是當下中國真實的創投環境。
但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精英創業者。對于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必須接受白手起家、從0到1的艱難起步階段。這種類型的創業者一般最缺三樣東西:資本、經驗、資源。BAT三位創始人在創業初期都經歷過這個階段:要么三樣全缺,要么缺其中的某些。
應當講,中國的整個創投產業鏈也只是最近兩年才算搭建成熟。首先資本多了(簡直是過剩),其次成功創過業的人多了,這些人無論是自己再次創業,還是幫助別人創業(做天使),都能給予創業者超過金錢之外的幫助;再次,出現了一些生態型平臺公司(BAT),它們不僅能夠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還能提供傳統VC無法提供的資源,以及服務。
以BAT為例,現在不僅做投資,還做創業服務(面向創業者的大學、學院),同時打通流量、產業等維度。我之前在《早期投資已死》一文中說過:
當投資方向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嶄新的時候,誰的資源多,人才就會靠向誰,這是最基本的吸引力法則。給自己貼再多的標簽,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巨頭,也是沒用的。
所以,不在應該僅僅把BAT這種巨頭當做純互聯網公司;對于現在的創業者來說,它們更像武裝到牙齒的VC,當然,這也是好事。
但BAT三家的生態邏輯是不一樣的。騰訊目前市值最高,在中國擁有最多的互聯網流量,所以它對創業者的扶持,簡單來講就是給錢給流量;阿里一直強在戰略和文化,所以看中的創業者,要么全資拿下,要么勢不兩立;百度的基因是技術,PC互聯網時代是技術基因,directadmin安裝,錯過移動互聯網之后,終于在AI時代再次扛起了技術大旗。
有人說AI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似乎它與過去是一刀兩斷的關系。不像移動互聯網,是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遷移。但我想說的是,恰恰是人工智能,與過去特別是與傳統行業的關聯最緊密;AI不僅沒有與過去一刀兩斷,反而是在不斷解放傳統行業、融入傳統行業,當然也包括傳統互聯網。
同時,巨頭們都在早期做AI創業者的布局,比如去年成立的百度AI加速器,就是想在巨頭的體系之外,發現下一個李彥宏、馬化騰。通過這個加速器,百度最先挖掘了一批正在利用AI技術改造現有行業的創業公司,這些公司涉及智能家居、農業、醫療、司法、智能客服、AI芯片、汽車服務等17個行業領域。
百度在AI加速器第一期DEMO DAY上公布了一組數據:在第一期百度AI加速器中,90%的公司接入百度AI技術獲得了產品/技術的升級。這個數字背后的意義不可估量,也就是說,百度AI技術目前幾乎對上述17個行業都發揮了或多或少的作用,改變著這些行業的發展脈絡。
在DEMO DAY上,有一家叫天正聚合的公司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家公司對零售行業業務的理解較為深刻,服務的客戶不乏世界500強、零售細分領域的領導企業,市場和客戶基礎相對比較扎實。路演中,他們介紹,自2012年起就開始全面擁抱零售行業(當時還沒有新零售一說),目前,天正聚合正在借助百度AI探索一個全新角度的“新零售”。
新零售這個概念可謂站在風口之上,比如大家熟知的“無人超市”。實際上,零售最終指向的還是消費者,無人超市對于消費者的意義究竟有多大?目前來看,無人超市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初次使用注冊復雜、掃碼不靈敏等影響消費者體驗的情況;對于運營者來說,較高的運維成本成為無人超市難以大規模擴散的重要原因。
超市是一個消費者追求快節奏消費的場景,但還有一些領域,比如化妝品、服裝、奢侈品等,這些場景的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體驗與服務。隨著電商日益興起,似乎人們都轉移到了線上,但實際情況是,線下銷售在國內仍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對貴重物品的大額消費、注重體驗的產品,在線下發生的可能性會越高。更常見的模式是:消費者在線下試穿試用,轉而去線上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