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中國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隆重開幕。
國家大數據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是兩個大熱的話題,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兩個課題。大數據戰略如何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兩者又如何更好的融合?又有哪些好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作為“地理信息大數據建設、運營、咨詢服務商”和“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商”,四川空間信息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攜多項成果亮相本次數博會,該公司董事長崔亞軍以《國家大數據戰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與探討》為題作了專題演講,有近1000名觀眾現場聆聽,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引起了政府領導們的熱烈關注。
崔亞軍介紹:
大數據戰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分四步走,即:摸清家底>>>多規合一>>>招商引資>>>農業大數據平臺。
核心是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以數字縣域為基礎,以三調和不動產調查為契機,建立自然資源一張圖,對鄉村進行“多規合一”規劃,打造更多田園綜合體,建立三維數字招商系統引進資本人才,打造農業大數據平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通過數字縣域的運營服務,為政府科學管理、高效運營、精準決策,服務民生,應對突發事件等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食品安全難以保障;流通環節多、流通損耗大、交易成本高;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等農業產業的眾多具體痛點問題,構建了服務于“三農”的智慧農業大數據1+N平臺體系,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業金融、農產品銷售、溯源管理、農業生產管理、農業咨詢服務六大體系,研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產品交易平臺》、《動產監管平臺》、《移動農業專家助手》、《農資共享平臺》、《農業培訓系統》、《智慧倉儲系統》、《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決策》等實用性較強的農業特色平臺,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產業鏈精準服務,是助力國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戰略的具體實施。
為打造綠色、生態農業,應該運用區塊鏈技術,從源頭抓起,從農業投入品監管著手,數量、來源和去向,都必須進行實時監管,對每一環節進行精確控制,為農產品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追溯檔案,讓消費者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可以利用高精度位置服務,將動產變為資產,用于貸款融資,幫助企業實現規模化經營。
服務于“三農”的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涵蓋生產體系、追溯體系、監管體系、服務體系、信用體系,構建以農業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為核心的農業信息化基礎,提升以大數據為支撐的農業信息化服務,解決生產管理與“三農”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助力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開拓智慧農業新局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