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云、池、門、端”一體設計,“戰、建、訓、管、保”全維覆蓋……前不久,某部進行了一場基于大數據推進轉型的信息系統創新運用演示,充分展示了大數據對作戰、訓練、管理等帶來的巨大影響,讓官兵深刻認識到“大數據時代,一切數據都是作戰數據”的戰爭演變態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戰爭規律影響了幾千年以來的作戰模式。如今,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有人感嘆: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資源。大數據正引發新一輪技術革命,不僅改變生活、改變世界,也成為提升部隊戰斗力的“新引擎”,催生戰爭形態和軍事管理發生革命性變化,“數據戰”作為一種嶄新的作戰樣式逐步顯現。
戰場對決,數據先行。獲取、分析和運用數據水平的高低,不僅成為衡量作戰能力和系統實力的重要指標,還將直接影響戰場勝負。可以說,誰掌握了“制數據權”,誰就掌握了“制信息權”。洞察相關數據從而把握全局,云主機,聚集同類數據從而掌握趨勢,融合全源數據從而洞悉關聯,才能搶占信息化戰爭制高點,在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未來戰爭中占有先發優勢。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各國軍隊普遍把大數據作為制勝未來的戰略資源,審時度勢、超前布局。美軍已將大數據列入其“第三次抵消戰略”,成立“算法戰跨職能小組”,正式啟動“算法戰”概念研究,預計將很快投入實戰應用。俄羅斯、以色列、英國、法國等國軍隊,也在大數據的實戰運用上不惜代價、加大投入。我們只有順應潮流、順勢而為,方能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昨天的思維打不贏今天的戰爭。實際工作中,一些官兵仍然沒有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挖掘運用素養不夠,分析處理能力不足,防間保密意識不強,作戰研究定性多定量少,訓練演習缺乏數據支撐,“有可能”判斷、“差不多”結論、“拍腦門”決策等現象依然存在。諸如此類,與現代戰爭精確打擊、精確制勝的要求格格不入,如果不及時來一場頭腦風暴,必將在洶涌澎湃的數據浪潮中迷失方向。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未來信息化戰爭是“小規模作戰,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大數據支撐”,必然運籌于數據之中、決勝于數據之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數據思維、數據頭腦,具有專家、工程師的素養,善于運用大數據變革指揮決策方式、優化作戰指揮流程、改變訓練組織形式、提升戰場管理能力。只有讓大數據真正成為解析未來戰爭的“顯微鏡”“透視鏡”“望遠鏡”,使戰場變得清晰透明、指揮變得精準高效,方能破解戰爭迷霧、打贏未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