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全球市場上,硅谷將很快面臨著來自中國正在崛起的科技巨頭的激烈競爭。
這是人們周二在《財富》頭腦風暴科技會議上討論中國及其創新的話題時發表的一致看法。中國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和騰訊經過了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的洗禮,它們將會成為硅谷的勁敵。
“如果你忽視中國市場,你就會倒大霉。”啟明創投的管理合伙人加利-雷歇爾(Gary Rieschel)說。他在中國擁有20年的投資經驗。“當中國創新走向世界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呢?美國公司如果應對不當,將會變得步履維艱。”
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一般合伙人、風投資本家陳梅陵(Connie Chan)稱,如果西方科技公司不明白中國科技公司的經營方式,那么它們很可能會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上落后于中國公司。“研究中國的重要性不僅在于中國公司可能會進入美國市場進而打敗美國公司,而且在于美國公司可能會失去東南亞市場,可能會失去非洲市場。”
陳梅陵表示,美國投資者和公司對于中國網絡巨頭如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經營方式及其商業模式差異還是有所了解的。
“他們的認識顯然有所提高。”他說,“但是,他們還沒有真正了解中國公司。”
風投公司Fosun RZ Capital的常務董事王穎(Ying Wang)舉例說明了中國科技創新者不同于美國公司的地方。他指出,騰訊的微信是一款超級棒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上面做一切事情,從購買火車票到訂餐到打車。美國企業家更關注產品和技術,希望把一兩件事情做到完美;而中國公司則“傾向于以用戶為中心”。它們不斷地添加新的服務,不斷地問用戶:“我還能夠為你們做什么?”
這種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的追求促進了技術上的飛躍。“在移動支付方面,中國至少領先三四年時間。”風投公司DCM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趙克仁(David Chao)說。例如,微信上的支付系統允許其他企業家在這個平臺上打造自己的業務,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域名注冊,“這又催生了新的經濟”。
陳梅陵表示,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隨著中國科技公司的資金實力越來越雄厚,這種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如果美國移民政策讓中國最優秀的學生難以留在美國工作,或者讓中國最優秀的學生難以到美國留學,那么美國公司面臨的人才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