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總線。”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作出全面部署。
推進“一網通辦”基于怎樣的背景?建設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難點何在?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全國一盤棋,“一網通辦”恰逢其時
目前,全國已建成31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30多個國務院部門建設開通了部門政務服務平臺。其中,20個地區構建了省市縣三級以上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浙江、廣東、貴州等地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在31個省級平臺提供的22152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中,16168項已經具備網上在線預約預審功能條件,占比72.98%,平均辦理時限壓縮24.96%。一些地方和部門依托平臺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措施不斷涌現。
在貴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吳志剛看來,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國已形成普遍共識,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紛紛以政務服務平臺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務服務。但不可否認,管理分散、服務系統繁雜、事項標準不一、數據共享不暢、業務協同薄弱等問題的普遍存在,讓政務服務整體效能不強,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現象依然存在。
《2016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2016年的全球排名為第63位,相較于2014年上升了7位,特別是在線服務指數上升到第29位。從這個排名看,我國電子政務水平已處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但與我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二、電子商務規模世界第一的地位相比,顯然不夠匹配。
為此,此次《意見》提出,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全面推進“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路。”貴州智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村村”創始人羅永安說,“以往,企業辦理各種證照確實很頭疼,這次《意見》的出臺,給企業帶來了福音。”
吳志剛也認為,《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從國家層面實現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地位,從縱向和橫向上明晰了國務院部門平臺、各省級平臺與國家總平臺的對接,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我國實施大數據戰略、構建“數字中國”以及全面推行電子政務也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
打破“數據割據”,域名注冊,地方對接是關鍵
“堅持全國統籌”“全流程、一體化”,加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一網共享”……此次《意見》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總線。
“近年來,各地區按照省級統籌的原則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各地統籌的方式和深度不一樣,還沒有真正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在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看來,要實現《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和各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做好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工作。
“數據碎片”“數據孤島”和“數據割據”的現象普遍存在;部門缺乏“大數據思維”,不愿開放、不敢開放內部數據;數據共享開放的過程普遍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在推動數據共享交換和深度融合應用過程中,難題也不少。
作為全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試點省份之一,貴州首先在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2014年,貴州省構建了一體化的數據中心體系,建設了云上貴州系統平臺,打通了數據開放共享的經脈。這一平臺橫向聯接了65個省直部門,縱向部署了9個市州和貴安新區共享交換平臺,已經在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系統上報信息資源6825個。至2017年9月,云上貴州系統平臺與國家平臺完成網絡互通性測試,成為首個正式整體接通國家平臺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