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美國海軍宣布波音公司贏得了美國海軍MQ-25A艦載無人加油機的合同。根據這項價值8.05億美元的合同,波音公司將生產交付四架MQ-25A無人機,并負責將其整合到航母艦載機聯隊,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一看到MQ-25A艦載無人加油機帥氣的外形,很多人就會想起兩年前被美軍中止研制的X-47艦載無人攻擊機。紛紛提出疑問,美軍為何要拋棄作戰性能更強悍的X-47B無人攻擊機,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轉而發展性能平庸的MQ-25A艦載無人加油機呢?
在2017財年,美軍沒有為海上艦載無人攻擊機項目(UCLASS )撥款,實際相當于終止了該項目,同時啟動了艦載無人偵察和加油機項目(CBARS),主要目的是減輕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作為伙伴加油機的壓力,同時驗證無人機上艦的可靠性等等。從一線的無人攻擊機變成后勤的無人偵察/加油機,看來美軍把無人機當攻擊機也沒有太多信心,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例如目標識別,航程,生存能力等都存疑,艦載無人攻擊機的路還很長。
艦載的大型噴氣式隱身無人,要想執行復雜作戰任務,涉及態勢感知和數據鏈整合等一系列問題,是技術含量極高的項目。2013年7月11日,X-47B無人艦載攻擊機成功地降落在布什號航空母艦上,起降試驗的圓滿成功。2015年4月,美國海軍X-47B驗證機與一架加油機對接,成功實現自主空中加油。這說明先進無人機的航母起降和空中復雜操作,已不存在技術困難,此時大批的美國媒體標題直接就是“顫抖吧!人類!”。
目前,AI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遠遠沒有像電影,小說等藝術作品中那么高端。人工智能在實際使用中的制約還是很大的,AI技術還不足以支持諸如空戰和對地打擊等需要駕駛員高超手藝的領域。真要將有攻擊能力的人工智能化的艦載無人機投入戰場,帶來的風險是不能忽視的。
從技術角度看,X-47B只是基本驗證了無人機艦上起降技術和自動空中加油技術,但距離遠程對地攻擊和偵察監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技術上還需較大突破,不確定因素較多,很容易出現研制時間延長等問題,從而影響整個裝備計劃。所以美國海軍提出了隱身性能、機動性能和作戰性能都稍微低檔一些的MQ-25A艦載無人,只要求用來進行空中加油,然后擴展至偵察、電子戰等領域。
無人機的最大優勢除了不死人就是便宜,X-47B最要命的是相當昂貴和復雜。美國海軍還對X-47B的戰場生存能力信心不足,X-47B無人攻擊機既沒速度也沒機動,瞬時反應和判斷能力也無法和有人機駕駛員的大腦相比,而且沒多少自衛能力,一旦被發現,跑不掉也躲不開,甚至隨便飛去一架殲-6戰斗機用機炮都可能打下來。
于是MQ-25A無人加油機成了美國海軍最優先的武器發展項目,在2018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MQ-25A獲得了7.19億美元的研發項目,居美國海軍所有研發項目之首,甚至比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7.09億美元)和F-35C隱身戰斗機(6.44億美元)還要多。按照美軍的初步計劃,MQ-25A艦載無人加油機將在2024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到2027年形成完全作戰能力。首批MQ-25A的單價為2.01億美元,接下來72架MQ-25A的單價將為1.805億美元,計劃總投資為130億美元。
美國海軍急忙確定MQ-25A項目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會在進行2019國防授權法案討論中,曾要求美軍華盛頓號航母下次部署到日本橫須賀基地的時候,要帶上MQ-25無人加油機。MQ-25被認為可以大大延長美國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美軍認為這是他們“反區域拒止”戰略的重要手段。而X-47B這樣的高級無人艦載戰斗機,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