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隱私泄露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今年隱私泄露案件更是層出不窮,從3月鬧得沸沸揚揚的Facebook用戶隱私泄露案再到6月A站疑被黑客盜取用戶數據,似乎我們生活在大數據時代根本毫無隱私可言。
洪水猛獸危一方,隱私泄露禍天下
回顧Facebook用戶隱私事件不難發現,泄露用戶信息的是Kogan和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劍橋分析”公司,而Facebook并沒有參與其中,但造成用戶隱私數據也難辭其咎。像Facebook這樣手握大數據的科技公司舉不勝數,其中也不乏泄露用戶隱私者,如果手握大數據的科技公司用戶的隱私落在不法分子手中后果將不堪設想。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隱私泄露可能會出現以下幾點危害。
危害一,用戶人身財產受到威脅。近幾年,大大小小的網上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突出。越來越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爭搶的“香餑餑”,要么被直接出賣非法獲利,要么被犯罪分子利用,從事電信詐騙、非法討債甚至綁架勒索等犯罪活動。犯罪分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人們被泄露出去的隱私,經過篩選分析用戶特征,進行精準犯罪。例如在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發布的一例案例中,上海某上市公司的總賬會計陳某,被不法分子收集到的信息克隆出公司微信群騙取169萬元人民幣,這就是典型的隱私泄露造成的網絡詐騙案件。
危害二,威脅國家和公司安全。隱私泄露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畢竟是有限的,但對公司和國家造成的危害則是巨大的。不法分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對方公司到的某些重要信息,將信息兜售給其競爭對手從而對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如果是重點行業的公司機密被泄露那不僅對公司來說是致命的,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例如土耳其5000萬居民信息泄露事件,某黑客攻擊土耳其存放國民身份信息的信息庫,并將導出的信息泄露到公網上,其中包括了土耳其總體埃爾多安的詳細身份信息,這對土耳其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危害三,用戶思想容易被裹挾。隱私泄露雖然對個人、公司和國家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但更為可怕的是隱私泄露還能裹挾用戶思想,改變其三觀,最終引導整個社會朝著某個設計好的方向發展。例如著名的Facebook用戶隱私泄露案件,其中劍橋分析利用從Facebook手中獲取到的用戶數據,分析用戶行為和思維并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在用戶接收到的信息中加入影響總統競選的成分,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廣大選民的思想,達到裹挾用戶思想的目的,進一步操縱美國總統大選大選。
危害四,損害公司形象。隱私泄露事件有大有小,大則損害整個行業形象,小則損害公司形象。保護用戶的隱私防止泄露不僅體現了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管理機制的完整度,還是科技公司技術能力的集中體現,所以一旦造成大規模的隱私泄露將會嚴重損害公司的形象。著名的Uber(優步)用戶隱私泄露事件,優步做為美國硅谷的科技公司,在去年11月被黑客竊取5000萬乘客的個人信息,又優步不但向用戶隱瞞數據已被泄露之事實,還向黑客支付10萬美元的封口費,簡直是荒唐至極。這件隱私泄露案的爆發使優步的形象一落千丈,嚴重損害了其公司對用戶的形象。
危害五,造成社會恐慌,影響社會安定。隱私泄露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但如果是手握大數據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造成了用戶隱私泄露,那么其影響之巨大不亞于瘟疫的爆發。而Facebook這次用戶隱私泄露案就造成了社會恐慌,人們對自身安全的擔憂蔓延至全美62%的人,各地對隱私泄露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嚴重影響社會安定。
內外雙重因素致隱私泄露泛濫
隱私泄露造成的危害極大,但還是有很多用戶的隱私在互聯網科技公司手中泄露出去,而造成用戶隱私泄露是內部和外部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內部因素:
用戶保護隱私的意識薄弱。無蜜不招采蝶蜂,用戶隱私的泄露也跟用戶有撇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用戶在社交軟件發布一些關于個人的敏感信息或分享定位出去將會泄露自己的隱私,亦或是在一些所謂的網絡調查問卷什么上面填寫其隱私信息造成隱私泄露。Facebook此次隱私泄露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用戶保護隱私的意識薄弱造成的,Kogan通過Facebook上的調查小程序讓用戶填寫問卷并讓用戶授權日常數據供Kogan研究,這個環節就是隱私泄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