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華為看來這是水到渠成的一步。華為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的十個重要改變方向有模型訓練、算力、AI部署、算法、AI自動化、實際應用、模型更新、多技術協同、平臺支持、人才獲得。基于這十大改變,華為制定了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現在看做得好不好還不知道,但是不做,對于華為來說肯定不行。”在隨后的專訪環節中,徐直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場景覆蓋是華為的不二選擇,目前華為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廠商。
“達芬奇”項目一直被外界認為是華為內部對AI戰略最重要的落地產品,由華為輪值董事長親自帶隊執行,但徐直軍表示,對于該項目,外界有不少誤解。
挑開“達芬奇”項目臉上的“神秘”面紗,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路徑部署逐步清晰。
“外界一直在傳華為正在開發AI芯片,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在10日舉行的上海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正式對外公布了華為在AI領域的最新動作:推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并且同時推出兩款AI芯片,華為昇騰910(Ascend 910)和Ascend 310。在關于910的介紹中,徐直軍強調,該款芯片是目前全球已發布的單芯片計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
他認為,華為之前已經有多年的芯片設計經驗,而目前人工智能特別是神經網絡芯片所面臨的工程領域的挑戰,也是多年來華為一直在致力于解決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推出芯片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行為。此外,不管是芯片之上的CANN層還是到框架mindspore這一層,華為也有相應的技術儲備。“更重要的是在過去一兩年當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協同的需求,基于需求理解和技術掌握,這對于我們也不是太難的事情。”黨文栓認為華為進入AI芯片領域是對現有業務的自然延伸。
而目前對于華為來說,AI芯片和開源架構的成功與否最大的挑戰在于生態的構建。如同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一樣,可以看到,華為正希望通過 AI 戰略聚集更多開發者,并逐漸形成活躍的社區,發力打造以芯片為載體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完整開發者生態。
而在徐直軍看來,戰略的形成就是在有限資源情況下的選擇。“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以后,華為做什么選擇,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肯定是有一個思考、討論和基于自己的能力,以及我們對客戶需求和未來發展的理解,然后形成戰略的一個過程。任何企業生態沒有一個天然優勢或劣勢,都是靠努力發展起來的。但是能不能把生態發展起來,要取決于做得怎么樣。”
在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框架中,谷歌的 TensorFlow 和 Facebook 的PyTorch已經成為主流,站群服務器,而在AI芯片上,英偉達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項目的敲定是在去年6月,在上海的一次交流中,大家覺得可以把AI芯片做出來,因為之前華為已經有了多年的積累。”黨文栓說。
“華為有一個達芬奇項目是事實,但是沒有達芬奇計劃,我關心每一個項目,達芬奇項目也只是其中之一。”徐直軍在專訪環節對記者表示,之前傳言稱有客戶已經大規模地采購華為的AI芯片,實際上這都是謠言。今天發布的芯片可以為我們的合作伙伴提供測試,明年2月份才會正式為客戶提供AI加速模塊,AI加速卡、AI服務器,這才是事實。
“達芬奇”項目浮出
徐直軍在主題演講中提到,華為提出的全場景,是指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種邊緣計算、物聯網行業終端以及消費類終端等部署環境。而全棧指的是技術功能視角,是指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訓練和推理框架和應用使能在內的全堆棧方案。論覆蓋的范圍,這是目前市場上的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
在外界的印象中,華為更多的客戶來自于全球運營商以及企業客戶,手機層面雖然也有涉及芯片,但開發一套類似TensorFlow、Caffe、PaddlePaddle的深度學習開源框架,并推出跨終端、私有云、公有云等平臺的AI算法模型,這怎么看都有些“跨界”,加上AI芯片領域的成熟玩家并不少,華為的這次入局多少令外界有些“意外”。
徐直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AI對于華為的價值來源于三個方面,一個是開創新機會,比如基于AI加速模塊、加速卡、AI服務器、AI-MDC(Mobile-DC)等,包括AI云服務也能因此更快發展。二是用AI增強現有所有業務,使得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這一點上華為智能手機已經享受到了價值。三是用于內部改進管理,提升效率。
當華為在拓寬業務邊界的時候也會遭遇到更多的對手,如何看待與其他芯片廠商以及互聯網廠商的競爭?徐直軍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