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為236億元(該統計口徑是大數據核心產業,包括大數據軟件、硬件和服務的直接產值,不包括附加值)。而同年,我國小龍蝦產業連年快速增長,市場規模超千億元。為何,作為信息時代核心資源、未來戰略高地的大數據產業,在經歷幾年的資本流入和產業發展之后,市場規模到頭來還遠比不上如此接地氣的小龍蝦產業?
盡管如此,但我們相信,在大數據這幾年“緊日子”的前途仍是光明的。當產業齊心協力,共同推動上述難點一步步解決,大數據應有的價值便會充分釋放,熠熠生輝。
需突破3個發展瓶頸
為了客觀看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認識、了解新興技術發展的Hype曲線。這是由Garnter公司公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描述的是新技術、新概念在媒體上曝光度隨時間的變化。圖1是2016年Gartner公布的Hype曲線。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會經歷五大周期:一是炒作期;二是隨著資本媒體的關注,達到一個期望峰值;三是新技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往往現實不如期望般美好,因此會有一個泡沫破滅的下滑期;四是產業開始腳踏實地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慢慢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從而進入穩步爬升期;五是隨著關鍵短板的解決,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技術會進入實質性的規模商用期,真正實現其價值。
其次是權屬不清。用戶的個人數據,經過服務廠商采集、處理之后,權屬到底屬于誰?A方的數據流轉到B方后,數據是屬于A還是屬于B?A方的數據通過B方加工之后,A方是否還對數據擁有主權?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8月份,杭州互聯網法院宣判了我國首例大數據產品不正當競爭案,在這個案件中,由淘寶在收集巨量原始數據基礎上,以特定的算法深度分析過濾、提煉整合并經匿名化脫敏處理后形成的數據產品,其權屬是被肯定的,也給后續大數據相關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
Hype 曲線透析大數據發展路線
圖2 企業大數據應用場景
問題來了,既然大數據產業,現在面臨不那么美好的泡沫破滅期,那么未來我們究竟要解決哪些瓶頸和桎梏,才能推動其真正步入穩步爬升期,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